窥视厕所
窥视厕所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55篇文章,除“水蚤大骚动”真正算是“脱线”外,其余各篇均以厕所为主线,无论是对49位日本名人家厕所的采访,还是择要介绍东西方厕所的历史演变,甚至太空飞船上的高科技厕所。在本书中,河童又一次展现了其不同寻常的魅力,不仅让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甚至羞于谈论的话题变得生动有趣,还让那些包括学者艺术家文化评论家建筑师还有棋手投资家企业家探险家等各界名流在内的人们,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生活中最隐秘的角落,他们各自对厕所的理解乃至与之有关的种种怪癖,一一昭示于人。
热门摘录
“从鱼开始,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的脑容量逐新变大,最后演化成人类。这个过程称为“脑化’。随着脑容量变大,脑的思考就会想控制行动和环境。而脑的作用集结起来,就形成社会。脑化的社会认为万事都该管理才是理想状态。
关于茶道精神,有这样的说法: “说到茶道,主人有三项要用心招待客人的:酒、饭、雪隐。” 利休在茶会当天,除了酒和料理之外,他最用心的就是雪隐(厕所)的清洁了。这是他身为主人招待客人的心得。 客人看见厕所后也会感叹主人的用心,而生“瞻仰雪隐”之心,这是茶会中接受招待时的礼仪。
“不对,河童先生,不是这样的。进监狱后,嗅觉会变得异常发达。因为那是一个没有色彩、没有声音、没有味道的世界。特别是鼻子敏感的家伙,即使在离厨房很远的地方做工,也可以正确猜出来‘今晚的菜色是rabbit’呢!所谓的rabbit,是豆渣。厨房煮咖喱的时候,袋子打开的瞬间马上就冒出‘今晚是印度风味’(意指咖喱)。连我这种鼻子很钝的人都可以在晚餐前几小时就闻出来呢。还有,虽说是抽水马桶,吃完咖喱后上厕所,那股味道还是会扑鼻而来。不过,出狱后鼻子就不灵了。因为狱外的世界混杂着各种味道。”
说到这里,难怪听说《当然要笑》的节目制作人横泽彪先生曾在休息室门上贴上“录像前禁止大便”的告示。塔魔利先生就在旁边写上“请给艺人大便的自由”,然后还做了个“排泄是最基本人权”的标语牌。
电视剧中厕所的门也必须有厕所的表情。就算只是一道门,该有的表现就得做足,否则还是不及格。 “山田太一剧”的特色在于描述不为人注意、普通生活中极为细琐的事情,因而不光是门,连房间中的小道路他都很重要。
“通常会以为,一个人既然对生活能描写得那么细腻,想必性格是一丝不苟、生活细节十分讲究严谨。完全错啦!他只热衷投入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其他就马马虎虎啰。”
小时候妈妈和祖母常讲“清扫厕所就会变美女”,所以我已经是训练有素了。
母亲说打扫厕所就会变美人,所以就打扫成癖了。
因为听说在零下60℃的极冷地区,一小便尿液就会变成抛物线般的冰柱立在地面,出发前还先做了实验。 “结果不会呢。尿出来后和体温差不多,到着地之前温度仍是零上,所以不会变成冰柱。”
椎名(Shiina)先生在《俄罗斯尼塔利诺夫的马桶座》一书中,有个诨名叫“支那麦斯基”(Sinamensuki,意为“喜欢中华面”)。这就是“支那麦斯基的马桶座”。
“在国外旅行时,如厕后当然也用花洒洗屁股,可是在英语系国家如英国、美国、澳洲就没办法。因为他们的花洒都高高固定在浴室墙上,拿不下来。为什么会这样?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英国贵族自古认为淋浴等于是从上淋下的雨水,所以坚持如此。而且觉得从下面喷水就不高尚。因此,在英语系国家就很伤脑筋。虽然谁也看不到,但总不能对着高高的花洒倒立撅屁股吧!所以才带了一条所有于是都能接用的花洒到处跑。”
在现今的脑化社会中,理所当然会认为脑死的人等于死亡了,那么,如果只有脑活着,算不算死了呢?这是今后会发生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某个'瞬间‘可以让人判定’死了‘;不过医师若无法宣告死亡,那会很不方便。因此就变成死亡似乎是在某个时间点发生的。
因为死与生不一样,并不是一种实体存在。即使可以体验他人的死,但就是没办法体验自己的死。尽管’死为生的终点‘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我们只能说死是更为现实、具体,同时也是更抽象的事情。除此之外,我们无法对死多加描述啊。
“忘记就算了。把它摆一边,重要与否自然而然会慢慢呈现,就像色泽有浓淡轻重。会消失的就让它消失,有时遗忘也是很有价值的。感觉上像在享受重要性浮现的过程呢。” 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关于上厕所的段落。“……那种地方,最好还是,笼罩在一片朦胧昏暗之中,究竟哪里干净哪里不干净,便模模糊糊不了了之了。”
“搭新干线的时候,遇到表示厕所无人使用的灯亮起,便会想,刚才经过的那个女人是不是去上厕所呢?正想着人家刚回座马上就站起来会有点奇怪,那待会儿再去吧,没想到就见一个中年男子站起来走过去了。在那个男人后头用厕所有点讨厌哪,心里这么东想西想,时机就错过了。''
埃及的堆粪虫
“如果前头两三位相继拒绝的话,那可真是前途无亮了”
“打高尔夫球最让人在意的就是痔疮,因此才使用温水洗净式马桶。洗了屁股后再做右一百下,左一百下的佐野式按摩”。
窥视厕所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