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内容简介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是以比较古老的《老子》文本为底本,注文同時保存了某些老子古意,并代表三国魏晋玄学思想,因此是《老子》一书最重要的注释之一,也是研究王弼思想的重要著作。楼宇烈先生以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为底本,参校数十种重要版本及相关徵引著述,是目前唯一,也是最精审的有关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勘注释本。
热门摘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而又玄,衆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贵希,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我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物,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故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緜緜若存,用之不勤。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而能長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梲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無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三十輻為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