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诗歌 1978~2008
中国优秀诗歌 1978~2008内容简介
要寻找当代诗歌历史变化的某个关键性起点,似乎有若干标志。最初有人曾以1976年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作为一个开端,后来人们又逐渐意识到,这个时间的起点要远远早于常识中的说法,是在1960年代的“历史黑夜”之中。但是1978年或许也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因为这一年中,以一份油印诗刊《今天》的问世为标志,以“潜流”形式存在于地下十数年的“新诗潮”浮出了水面。这不是巧合,没有政治上“解冻”的气候的话,“新诗潮”至少还要在压抑中持续其地下状态,很难成为显性的文学现象。而诗歌对环境季候的感受是如此的敏锐,一旦有适宜的征兆,马上就可以显现出来。然而我们的眼光还可以放得更远一点,从1917年或者1918年前后至今,新诗刚好经历了九十年的时间。而由于社会历史和诗歌自身的变化,这九十年刚好又显现为“三个三十年”:从1918年到1949年是第一个三十年,这个时期虽历经动荡和战乱,新诗却沿着自己的道路和意志由雏形到初步成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经典的诗歌作品,在形式上也达到了相当完备和丰富的程度;第二个三十年是从1949年到1978年,这期间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强力干预,新诗出现了形式上的封闭和技术术上的偏狭与倒退,除一部分坚持现代性倾向的诗人转入地下和“潜流”写作之外,主流诗人的写作大都被拘囿于概念化和口号化的藩蓠中;第三个三十年便是1978年至今,诗歌观念经过持续的调整与对峙,逐步得回到现代性的轨道,并且出现了空前的丰富与变异,呈现出形式与路向的开放与多元。一个“近三十年诗歌”的例题,其实就是一个“当代诗歌的历史变革”的命题。在这一点上,它与“新诗潮”的概念在内涵上是一致的,这决定了本书的选择尺度和眼光,必须要具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与价值偏向,必须要成为一个展现当代诗歌的“历史变革成果”的载体。目录序近三十年的诗歌艾青盆景蔡其矫祈求张志民中国,用纸糊起来了郑敏让我们在树荫下行走致诗神夏季的死亡我不会颤抖,死亡!发生在某月昏暗的黄昏绿原车窗所见无声?哑默图案形象食指疯狗黎明的海洋在精神病院归宿当你老了啊,尼采芒克葡萄园阳光中的向日葵多多从死亡的方向看火光深处林莽海明威,我的海明威北岛回答宣告古寺触电舒婷路遇墙神女峰江河纪念碑顾城一代人游戏杨炼飞天梁小斌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任洪渊项羽:他的头,剑,心韩作荣偶然叶延滨谒一个红卫兵墓丘吉尔请叶延滨替他向元首们说的几句话周伦佑带猫头鹰的男人邵春光加农炮邹静之雨打在路上钟鸣树巢(选章)王小妮定有
中国优秀诗歌 1978~2008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