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本嫁衣
澜本嫁衣内容简介
在江南小镇长大的主人公由残疾的母亲收养成人,后与表姐叶知秋共进一所大学。叶知秋年纪轻轻却涉世颇深,经历复杂,使得相形之下的学生妹“我”显得幼稚单薄。两个成长过程中迥然不同的姐妹开始了各自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在经历了爱与被爱,欺骗与被欺骗等女性角色的无奈和失落,婚姻的错位和失败后,姐妹俩对人间平静的残酷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
热门摘录
是否因为有了爱意、期待,所以注定要开始遭受失落---原来爱是失落。
时间过得这么快,事情太多。悲伤都来不及了。
人间是一艘浮在欲望之河上的船--河流因为混杂过多新旧杂陈、良莠不齐的人性欲念而散发着微微腐臭--但即便如此,也不得不承认是人的全部欲望承载了整个人间。从善的欲望、作恶的欲望、生的欲望、死的欲望......
人只对失去的或者未得到的东西贪恋执着。 爱着的时候面临一切痛苦都能乐在其中,《圣经》中说爱是恩慈爱是恒久忍耐,不是没有道理……可是爱消失之后但凡再大的快乐也如同嚼蜡,一丝小事都足以令双方断绝彼此,轻易弃甲,实在有兵败如山倒的意味。
与一个人陌生起来,任何一种方式的接近都不会构成一种解读。
人人都在以各种方式自顾自怜自救。
对于除了自己之外的一切,不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而是根本无法依靠。
我的感情碰洒了,还剩一半。我把杯子扶起来,兑满,留给第二个人。他又碰洒了。我还是扶起,兑满,留给第三个人。感情是越来像一杯酒。感情是越来越淡,但是他们每个人,获得的都是我完整的,全部的,一杯酒。 你不知道我在你身上有过多大的梦想。
流浪其实不是我的选择。时至今日我已经不想再深入人生。只是没有了家,我不得不一直在世间走。
我明白,枉然走过了这么多人的身边,意欲停留,但总还是要与他们错肩而过。
苦难使人呈现坚韧,而一旦苦难成为活着的惯态,人将长久地浸淫其中,反而不对苦难本身有多余感触。顺受等同于活着。这种无形的意志异常强大。苦难深处的人反而从没有想过放弃生命。只有经过幸福体验的对比,才会在强烈落差中无法把持感知的平衡。所以脆弱不堪。
我还是会想起知秋来,想对她说,从这么多扇门进进出出,其实都没有什么不同。某人会以宿命的脸孔在房间里等着你来相会,但没有一个房间可以让你停留一生一世。但如果走过了太多的门,似乎就会忘记最温情的一间是在何时何地。
一些事如果牵扯过于浩繁的细节,便容易被忘记。
如果如果。 人总是说太多的如果。其实现实世界只有太多的但是。
某日晴朗的黄昏,我又在渡轮的甲板上看海,风很烈,我抽了一根烟,一个年轻人走到我身边来,他用英文问我,你觉得博斯普鲁斯海峡很美丽吗? 我说:是的,很美丽。 他说:但你比博斯普鲁斯海峡更美丽。 我非常快乐,回答他,谢谢你。
其实人生如叶,一样有晴有雨,有朝有夕,有荣有枯,轻薄如鸿毛……从萌芽到归根,不过是一个轮回的四季。终归化为尘土。不知道我们勤勤恳恳的博取,究竟受的是神的诅咒还是取笑。 读着她的脸孔,再无往日的清澈骄傲,大概是痛楚太多,唯有遗忘才是承担。 世上哪有诺言呢?诺言是自己都无法相信却希望别人一定要相信的谎言。
谁都不会真的关怀他人的不幸,个人尚来不及咀嚼个人的遭遇。这是为何人间之所以为人间。
世间已经有太多事情,是拼命地要去自愿给予,却又会拼命地为自愿的给予而愤愤不平,因为看不到收获。
希望对有的人来说希望,对有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一场披着幻觉外衣的劫难。
没有希望尚且可以无欲则刚。反倒是这一丝明灭不定的希望叫人身心遭劫。
遇人遇事都是自己的事先抉择,懵懂也好明智也好,结局来临该担当就担当。
人总是说太多的如果。其实现实世界只有太多的但是。
四月的落雨总是叫人心中浸出一股记忆觉醒时的创痛。
我一直以为我可以是用心的女子,试图相信爱如拯救,且人与人之间总有一线生机可以不落窠臼。但那是虚妄之言。日光之下果然是没有一点新事。而今我决意不再做一个流连忘返的人了。
我望着她离去,好似这一别便会消失人海,再也不与我相见。我顿时眼泪如雨,站在原地动弹不得。 知秋走了,知秋走了。 我手里还是捧着母亲为她做的食品,没能拿给她。叶知秋不要的东西……我害怕母亲看到这心意遭受冷落觉得伤心,可又舍不得倒掉,于是一个人在月台上蹲下来,打开搪瓷盅,大口大口地吞咽干净。 我眼泪更加汹涌了。
世界其实根本就没有她们的一席之地。只是如梦一场的机会落到了自己身上,谁都还是愿意去相信一次。哪怕明知必会醒来,看见自己仍旧一无所得。
你的灵魂太空旷。寂静得只剩回声。
人与人的寻常之处,有时候真的是找不出一丝带有新意的交流来。又或许交流时疲倦费神的事情:谁都不会真的关怀他人的不幸,个人尚来不及咀嚼个人的遭遇。这是为何人间之所以是人间。
知秋一滴眼泪都没有,此刻再有日升月落都不再明媚人心。
一生,你长大之后除了你自己什么都不要相信。
澜本嫁衣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