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

作者:雷德侯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7

顾文姬评分

4

11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内容简介

《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附录部分则详细整理米芾有关晋代书法的论述和晋代书迹的源流。中国书法的赓续取决于强大而稳定的古典传统。这一传统并不排斥书法家的个人风格。而书法家对传统的经典作品各有所解,形成了中国书法的“风格结构的综合体”。其中,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代书法是这一传统的渊薮所在。有关晋代书法的评定,众口不一,最值得重视的当属褚遂良(596-658)、米芾、赵孟頫(1254-1322)和董其昌(1555-1636)。其中影响之大非米芾莫属。在作者看来,在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中,米芾所掌握的关于晋代书法的知识起到了筛子的作用。《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即围绕这一基本看法展开讨论,这些讨论廓清了中国书法史学研究中的晦黯之处。作者在艺术史训练、汉学知识方面的精湛造诣使他在分析问题时左右捭阖,我们仿佛在谛听他坐在三角琴前弹奏古乐,妙音袅袅,弥漫着古典的庄严和典雅。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米芾的《张季明帖》的风格所本当是《十二月帖》之类的作品而不是《中秋帖》。……尽管《中秋帖》的风格初看上去很像《张季明帖》,但它似乎是更晚的仿作,本于《十二月帖》刻本,同时也带有更多米芾的笔意。(页184)

(米芾)对流传至他那个时代的书法之了解是相当全面的,其见解远较五百馀年后的董其昌要深得多。(页84) 米芾是第一个在各自独立而简介的形式中做出大学问的人,他所采用的“跋”的形式成了后来中国最重要的艺术评论形式。(页92)

米芾要求书家首先要精鉴赏和精书史,他强调书法的学术性和知识性,不过理论知识虽是必不可少的,但本身并非目的。它只是书家创立个人风格的手段。(页99)

笔画更紧密,内部似乎一点空间都不留;大部分笔画相当丰柔;横画细削,起笔如刷,笔画从左下方沿对角线向右上方倾斜。很明显,作者的笔是斜握的。笔画上方轮廓很整齐,是笔锋所在,而下方轮廓则曲凹不平,是笔腹所在。(页115)

尽管每一字倾侧的方向不同,但都十分自然地鱼贯而下。全帖有一种可见的统一性,韵味迷人,表明米芾的风格较王羲之更成熟和老练。(页120)

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雷德侯

雷德侯

雷德侯 1942年12月7日出生于慕尼黑。 1961-1969年在科隆、波恩、巴黎、台北、海德堡等地学习东亚艺术、欧洲艺术、汉学、日本学。 1969年以《清代的篆书》论文获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博士,随后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修学。 1975-1976年供职于柏林国立博物馆、东亚艺术博物馆,1976年在科隆大学任教授,同年执教于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任系主任兼艺术史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哲学历史学院院长。 雷德侯还是德国东方学会会长、柏林学术院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员、海德堡学术院院士、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曾任剑桥、芝加哥、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 其主持的展览有紫禁城的珍宝、兵马俑大军,日本与欧洲,中国明清绘画等。著《米蒂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兰与石——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万物》于2002年获列文森图书奖。 2005年9月7日,雷德侯因对亚洲艺术史的贡献荣获巴尔赞奖。

雷德侯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