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尔绍夫兄弟
叶尔绍夫兄弟内容简介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阅读几千几万本书籍,但真正从内心喜欢的、被打动的、反复阅读多次爱不释手的、一辈子记牢的也就那么几本、十几本、几十本而已。在我的最爱排行榜上,柯切托夫的《叶尔绍夫兄弟》无疑是排在前列的。《叶尔绍夫兄弟》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凡是从六十、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柯切托夫作品中都可排名第一。其实这部作品是柯切托夫为对抗苏共二十大前后声势高涨的反斯大林势力而匆匆赶制出来的,像是用打成两半的镜子拼起来的万花筒,从哪个角度观察都是不完整的影像,看不清真面目。一方面是浓厚的政论色彩,另一方面是高超的艺术魅力。就思想面而言,作者的立场清晰而坚定,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手法正面描写苏联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描写苏联人民的美好生活,歌颂斯大林时代的伟大成就,揭露后斯大林时代国家和社会自由化泛滥的危害,这与当时苏联的主流意识完全背道而驰。苏共二十大之后,苏联党和国家一方面深入揭批斯大林主义的遗毒,清算历史旧账。另一方面反对斯大林时代盛行的危害党和国家发展的官僚主义习气,谴责官僚主义压制了人民的创造力。在这种背景下,柯切托夫偏偏写了一个一身正气大义凛然的好干部与伪装成发明家的卑鄙阴险的野心分子激烈斗争的故事,其幽默和锋利让人忍俊不禁。抛开这些意识形态问题不谈,作品的其他方面着实打动了我这样的普通读者。首先,大量的抒情笔墨,弥漫整个作品的浓郁的诗意格调,用时下的话来说,就是登峰造极的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小资情调,这种情调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要靠读者凭着悟性读透全书慢慢体会。其次,苏联人民的日常生活写的太美好了,书里的人物就像网友说的,“精神上纯粹、高贵、做普普通通的工作,热爱生活、热爱读书”,这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由作者的如花妙笔渲染开来,不由你不信,不由你不向往。第三,书里人物的感情生活同样令人向往,比如安德烈和卡芭,季米特里、斯捷潘兄弟和廖丽亚,季米特里和伊斯克拉,这种感情生活也是纯粹和高贵的,时下风行的“哇塞!我好爱你哦!”之类的伪言情完全不可比拟。第四,书中描写的文艺界生活色彩斑斓,让我等小市民读者神往不已。说来也怪,从《茹尔宾一家》开始,作者的每一部作品都涉及了文艺界,《茹尔宾一家》只是一个人物,《叶尔绍夫兄弟》将近一半的篇幅,到了《你到底要什么》就整个以文艺界为背景了。作者设计的文艺界人物包括诗人、作家、画家、导演、演员等等,按理说这些人的生活应该不是身居文艺界最核心位置的柯切托夫
热门摘录
可是高炉……难道在下班的时候把它锁在抽屉里或者保险柜里吗?高炉总是燃着,多少年也不灭;它时时刻刻都有可能来个恶作剧,关于这一点必须得经常记住,高炉和你成了一体,掌握了你,它不留在车间里,它跟着你一块儿回家,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季米特里曾对伊斯克拉讲起过普拉东。当普拉东住在父亲的房子里时,由于他经常从某个炉子里的声音里听出有什么变化而随时惊醒,有几次甚至为了看看炉子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爬到屋顶上去——因为这些高炉从全城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有些妇女口头上总说:没有丈夫也能过得去,我不是男人的附属品,我自己可以过得很好,我能挣钱……是的,你能挣钱,你养家活口,这是事实。但是一个人生活,终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有人会纠缠你,向你求爱,对你说种种的甜言蜜语。你得躲避这种种麻烦,得对付它们。可你的力量是有限的,你不能够永远防御下去。而且主要的是你也没有永远防御下去的决心。不管生活怎样欺骗了你,由于你的轻信不止一次地惩罚了你,但每次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你还是想,甚至不是想,而是在你的内心里本来就一直期待着:也许这一次不会这样,也许这一次会很好呢……
叶尔绍夫兄弟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