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二卷)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二卷)内容简介
这部书从奥古斯都立为皇帝,将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写起,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还写了罗马的政变,到教皇重新控制罗马。延续近乎1500年,包括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如何兴起,以及罗马帝国周边国家对罗马的影响,有波斯、阿拉伯、匈牙利、保加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简短历史,甚至还提到了长城和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以及北匈奴的西迁,忽必烈的舰队对日本不成功的入侵。整部著作气势恢弘,是一部堪称巨著的作品。 全书被分成好几卷,本书为其中的第二卷。全六卷本简体中文版《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纵横一千三百年。全书涵盖三大特点:一是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社会生活,帝国扩张与防卫、内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权力拔河,二是蛮族入侵与其间之重大战争,三是基督教的发展,政教之争,回教兴起和十字军东征等。《罗马帝国衰亡史》出版后传颂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学光彩与史学成就同样为后人称颂。
热门摘录
一个民族若过分傲慢或自怜,都不可能对自己的实际处境做出正确的估计。君士坦丁的臣民觉察不到才智和品德已经日趋堕落,使他们失去祖先所具有的尊严;他们面临暴政的疯狂,纪律的废弛以及赋税的日增,不仅深受其害而且深感痛恨。
如果可厌而难以捉摸的权力转移使他的希望落空,或者他明智地拒绝那条通往伟大的道路,他把现有的才能用于勤奋学习,所获得的幸福生活和不朽名声绝非任何一位帝王所敢想象。要是非常仔细甚或用挑剔的眼光描述尤里安,总感到似乎还缺少某种特质,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整体形象。他的才智不如凯撒那样崇高而伟大,没有具备奥古斯都无比周详的审慎,图拉真的美德显得更为稳定和自然,马可的哲学显得更为简朴和单纯。然而尤里安在逆境中表现极为坚定,在顺境中又是那么谦和。
君王对问题的商议受世俗利益的影响,总是多于对抽象理论的考虑。君士坦丁逐渐增加的爱好和倾向,基于他对基督教品格的敬仰,特别让他建立信心,就是传播福音可以指导个人及公众的德性。身为专制君主,他的作为可以毫无忌惮,他的情绪也可以唯我独尊,但是有一点必然是与他利害相关,所有臣民必须遵守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
任何一件违背正常情理的事物、形象或意外事件,总会有人随意指称背后必有神明直接参与。惊愕的群众产生巨大的想象力,有时会给迅速在天空滑过的流星,加上匪夷所思的形状和颜色,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示莫大的惊奇。
推迟洗礼却可以放纵自己的情欲,享受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乐趣,同时又能把确保得以赎罪的简便办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认为整个争端的起因是主教很愚蠢地提出一个非常难以理解而又微妙到无关紧要的法律问题,而那些长老又自不量力地草率做出解释。
他永远被尊为基督教神学最严谨的大师,同时被认为精通两门与主教身份不相称的世俗学问,那就是法理学和占卜学。
等到会战打完以后,尤里安为了整饬严格的军纪,对临阵脱逃的人员并没有判处极刑,而是命令他们在营地里着上女装,受尽嘲笑。等到下次战役,这些人英勇作战,恢复自己的名誉。
他的成就重振古代的光荣,可与布匿战争和辛布里之战的胜利相提并论。
我曾经很清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一直是加利利派忠实的朋友。他们令人钦佩的教义许诺穷人拥有天国、我现在帮助他们解除世俗财产的负担,就可以更加专心致志推展德行,朝着拯救世人的道路前进。
希腊艺术家用手完成一座风格单纯的裸体雕像,比起蛮族运用庞大劳力兴建这些粗俗的建筑物、更能显现天才的价值。要是官殿的残迹比木屋的火灾让我们更为感动,我们的人性对生命的痛苦一定存在错误的判断。
这些不能被免职的宗教官员﹐自己也绝不会擅自抛弃光荣的职位,自然吻合一般法律的原则。明智的宗教会议想使每个主教都有固定的处所﹐不得随意调动,但是收到的成效不大。西部的纪律不像东部那样松弛,信仰热情使得规定成为需要﹐也就同样收效甚微。愤怒的主教彼此严厉指责的对立情绪﹐只不过暴露出共同的罪孽,知道他们的行为全都让人诟病。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二卷)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