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慈评传

作者:傅修延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0

顾文姬评分

5

101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济慈评传内容简介

《济慈评传》介绍了约翰·济慈(1795-1821),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只活了26个年头,留下的诗作也不算多,但只要是真正热爱诗歌艺术的人,都会在内心深处为济慈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为什么济慈如此令人难忘?他身上到底有哪些东西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不能忘记济慈,首先当然是由于他的美妙诗歌。济慈的创作字字珠玑,读后口舌生津颊有余香。如果要编一本薄薄的《世界优秀抒情诗辑》,他在1819年创作的《希腊古瓮颂》、《夜莺颂》和《秋颂》都有可能入选。这年头许多诗歌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济慈的一些名句却历久而弥新,一经讽诵便让人终生铭记。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即便在我不想你时,我也感到你的影响,一种更温柔的天性悄然在我心头萌发。我发现,我所有的四年和那些顶顶不快活的日日夜夜,都未能改变我对美的爱,而只是使我更强烈地感到你不在我身边的凄凉,感到这种不能成为生活的日子的单调寂寞。我以前从不知道,你让我感受到的这种爱是什么样子,我过去不相信它,我的幻想里害怕它,怕它会把我烧掉。但是只要你完全爱我,尽管其中有火焰在燃烧,我们也能承受得住,因为有欢乐的雨露将我们浇淋濡染。

诗之灵才必须能够在一个人身上体现自救:他的成熟不能依靠法则和公式,而只能依靠内在的感受和目光炯炯的自省——凡有创造力这一定能够创造它自己。

强烈感情有无只是伴随的却别在于——在后者中我们如在万丈深渊中持续下坠,忽而又被风刮起,惊恐地发现我们两肩空空卫生翅膀——而在前者中我们胁生双翼,无所畏惧地在同一的空气与空间中飞翔。

对纯美的热爱是一个人变成对自己作品的严厉批评者,对这样的人来说,赞赏与责骂只会产生片刻的影响。我的自责带来的痛苦,远非《布拉克伍德》或《评论季刊》带来的所能企及。而且,当我觉得自己做的恰当的时候,我对自己笔下妙处的自赏自得,要比外界任何的揄扬都更有光彩。 这番话应当用金字印刷在文学史上。敝帚自珍是文学家的惯常心态,世界上有几个人能这样清晰,之聆听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

济慈评传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傅修延

傅修延

傅修延,江西铅山人,1951年4月24日生于南昌,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为江西省社联副主席、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创作评谭》杂志主编。已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比较叙述学”与“文本主义文论系统研究”,近期著译有《赣文化论稿——留住我们的集体记忆》(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济慈书信集》(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式》(东方出版社1999年)、《叙事:意义与策略》(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版)、《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傅修延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