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作者:施坚雅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4

顾文姬评分

5

560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论述了本世纪初至60年代的中国农村集市、乡镇和中心城市三级市场的发展、变迁和现代化的过程;分析了市场与社会结构、市场与社会习俗、市场与交通、市场与地理扎状况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一些市场理论的原理,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和农村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这类资料表明了作为经济体系的基层市场社区的独立性和孤立性——并由此表明构成各种文化特性之基础的真实环境。归根到底,正是长期不变的传统市场模式可以解释下述事实——引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个四川姑娘精心装饰她的新婚床帐的十字挑花,都带有她所在基层市场社区所特有的花样。

然而,我有一种强烈的设想,当差异大到成为相邻村庄的特征时,最终可以证实这些村庄属于不同的基层市场社区。很有可能在传统时代,典型的农民认识的同村人要比他认识的所有外村人加在一起还要多。但同时,他与本市场社区内外村人的社会联系如此之广,以致于很难想象任何范围的文化差异能够在使用同一基层市场的村庄之间长期存在。同样,使农民与其基层市场社区之外的人发生接触的社交活动如此之少,以致于市场社区之间在文化上产生差别好像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施坚雅

施坚雅

施坚雅教授(G.William Skinner),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戴维斯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于2008年10月26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施坚雅教授一生致立于人类学、人口学和历史经济区划等研究,著述斗盛,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1925年2月14日施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1954年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助教、康奈尔大学人类学副教授、教授,1965年起任斯坦福大学人类学教授,1990年至今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教授,其间曾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日本庆应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香港大学客座教授。施坚雅教授曾在墨西哥、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地进行田野考察。1950-1951年曾到中国四川考察,1977年曾考察中国城市市场。1968年列名《美国名人录》,1969年被授予古根海姆学者,1980年任出席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经济史讨论会的美国代表团副团长,198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列名《世界名人录》,1983-1984年任美国亚洲学会会长,1987-1989年任斯坦福大学巴巴拉·布朗宁人文科学教授,2001年获香港大学名誉法学博士。施坚雅教授著有《东南亚华人》(1951),《社会科学与泰国》(主编,1956,泰、英文版),《泰国的华人社会史》(1957,1973日文版),《泰国华人社团的领导和权力》(1958,1961日文版,1979国际大学微缩版),《两个世界间的中国城市》(与Mark Elvin合编,1974),《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主编,1979,2000中译本)等,并发表大量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科学研究、农村和农民、人口、民族、海外华人的论文,包括著名的《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一、二、三部分分别刊登于《亚洲研究学刊》24卷第1、2、3期,1964年11月-1965年5月;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译本,另有日、韩译本),还发表过研究泰国社会、华人,印尼华人,日本江户时代家庭结构等方面的论 文和大量书评。

施坚雅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