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自性之光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82

顾文姬评分

5

51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点亮自性之光内容简介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创造出一个良善的社会,曾经是古印度、古希腊和埃及的梦,然而只有当人类变得善良时,才会出现优质的社会。人的善意往往能带来良性的关系互动,好的品性,幸福的生活。 良善也意味着美。良善同时更意味着神圣,它和神以及最高的操守攸关。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理解"良善“一词。如果你的心中有善意,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是恰当的,包括你的关系、你的行为以及你思考的方式在内。你可以在一瞬间立刻领会这个词所蕴藏的意义。

一旦接受了某个权威的引领,良善就不可能存在了。权威是非常复杂的东西。多少个世纪以来,人类已经立下了无数的权威律法,譬如自然律,譬如我们所顺从的自已过往的经验, 以及掌控我们生活的一些琐碎原则。此外还有教会的规范,被我们称为宗教的组织化信仰之中的教条。我们现在所说的良善,跟任何形式的权威都尤关。

良善的本质其实是一颗没有冲突的心。良善也意味着强烈的责任感。

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的是,如果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受到教会、信仰、宗教权威人物的压制,他还有可能是善良的吗?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思想或时间感能不能止息的问题。思想在生活中有它一定的重要性,但是在心理上却没有任何重要性,因为思想就是从记忆中生起的反应,它是从记忆之中诞生的。记忆则是累积在脑细胞里的经验或知识。你不妨观察一下自己的头脑活动,做这件事并不需要什么专业训练。脑细胞贮存了记忆,那是一种物化的活动,里面没有任何的神圣性。

8. 控制念头或驾驭念头都是不对的,因为驾驭念头的人,不过是一堆念头的组合罢了。 15. 良善并不是邪恶的反面,因为良善完全与丑陋、邪恶或不美好的事物无关。良善是独立存在的。如果你说良善是由丑陋和邪恶逐渐演变而成的,那么良善之中一定包含了邪恶、丑陋及残忍。因此,良善是一种与不善毫无关系的品质。 123. 纯然的全观是没有自我活动的。妄念即是自我的活动。

我们所受的教育总是在制约我们,让我们朝某个特定的方向思考。我们总是抱持着某种概念、信仰、知识或方程式,去臆测实相或至乐之类的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将其锁定为一个目标,一份理想,然后径自朝着那个特定的方向迈进。当你朝着那个特定方向迈进时,空寂感就不见了。一旦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留意、行走或思考,你的心便失去了空间。每当心中充塞着执着、恐惧、权力欲,或是在追求享乐和地位时,空寂感便消失了。这时,心被塞得满满的,没有任何空间。但是,我们的心需要空间,而全心全意地觉知或全观,就是一种没有任何方向感的空境。

我们总是把爱跟欲乐、性连在一起,有的人甚至认为爱就是忌妒、焦虑、占有和执着。这些便是我们所谓的爱。但爱是一种执着吗?爱是享乐吗?爱是一种欲求吗?爱是不是恨的反面?如果爱是恨的反面,那就不是爱了。所有的反面之中都有相反的另一面。如果我试着去“变得”勇敢,那份勇气正是从恐惧中产生的。但爱是不可能拥有反面的。当忌妒、野心和侵略性产生时,爱就不存在了。

你知道,思想就是时间,而时间便是活动--一种度量的活动。

人为什么无法转化?他只能在这里改一点,在那里改一点,即使这样,他竟然还想拥有一个良善的社会。他不但想为自己、为自己的关系(不论亲疏)带来秩序,同时还想拥有一个和平的世界,他想独自与花为伍,拥有某种程度的美善。

如果智力发展到极致,爱是不可能如朝露一般翩然而至的。

如果心无法为关系带来和谐而只是一味地追求开悟,那么修行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不带任何选择性地觉察自己,看看当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意味着你能够允许整个“自我”的活动充分显现出来。

只要心中有爱,慈悲心自然会产生。有了慈悲心,智慧也会跟着产生~但不是那种自恋式的聪明或是思想的智能。也不是从众多知识中产生的聪明才智。

你为什么要冥想?冥想的含义是沉思、留心、觉察、清楚地看见。

因为我们心中无光,所以才总是依赖他人,仰仗权威。而光不是他人能给予的,唯有深入探索自我的真相,才能点亮你自己的光。

人为什么无法转化?他只能在这里改一点,那里改一点,还竟然想拥有一个良善的社会。他不但想为自己、为自己的关系(不论亲疏)带来秩序,同时还想拥有一个和平的世界;他想独自与花为伍,拥有某种程度的美善。

只要有一个充满着记忆的“我"或思想者存在,实相就不存在了。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他已经体验了实相,不要轻信他的话,不要接受他的权威操控。

我们都很乐于接受能带给我们承诺的人,因为我们自己的心中尤光。但是没有人能赋予你内在之光:没有任何宗师、老师或救世主能做得到。过去我们已经接受过许许多多的权威,我们把信心放在他们身上,而他们不是剥削我们,便是彻底失效。所以不可轻信,甚至要谢绝所有精神上的权威操控。没有人能给我们永恒不灭的内在之光。

追随别人就是在企图模仿。追随不只暗示着否认了自己的清明自性、自己的探索能力、自己的诚意,甚至还暗示着只要追随某人就会有奖赏。实相可不是一种奖赏啊!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什么是实相,那么任何形式的赏罚都必须舍弃。服从权威暗示着恐惧,所以若是害怕自已尤法达成剥削者以真理或悟道之名所传授的方法,而去努力地修炼自己,那么你就是在否定自己的清明自性和诚直。

宇宙的运转是完全合乎秩序的,所以心必须井然有序。这颗心已经理解了混乱,故而摆脱了矛盾、模仿和臣服。这样的心是全心全意在觉知的。它对于自己的行为和关系的互动方式,都是全心全意在觉察的。这种全观的状态并不是专心。专心是受制的、狭窄的、有限的,而全观却是无限的。在全观之中有一份空寂的本质——不是由思想捏造出的空境,不是噪音消失之后的寂静,不是前念与后念之间的空当。

在此观点之中没有任何的权威性,也尤需追随任何人。如果你追随任何人,你不但是在摧毁自己,也是在毁灭你所追随的人。一颗真正富有宗教情怀的心,是没有任何权威性的。它拥有的是智慧以及智慧的应用。

在一般正统派的冥想体系里,宗师宣讲的方法之中都有一个控制者和被控制的对象。他们说你要控制你的思想,这样你才能止息你的思想,系心于一念。然而我们要探索的是那个掌控者到底是谁。你也许会说,“那是我们更高的自性”,“那是觉照”, “那是有别于思想的某个东西”,但掌控者“就是”思想的一部分,这是很明显的事实。因此,掌控者即是被掌控的对象。思想将自已划分成掌控者以及被掌控的对象,但这毕竟还是思想的活动。这真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思想虚构出一些神祗,然后去崇拜它们。这其实是一种自我崇拜的活动。

点亮自性之光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