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

作者:马克思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8

顾文姬评分

5

1783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资本论内容简介

《经典通读:资本论》是马克思倾注毕生精力完成的科学巨著,是他一生恪守崇高信念,从事科学研究的结晶。马克思逝世后,《经典通读:资本论》第二、第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后来,由考茨基整理出版了马克思计划中的关于剩余价值理论史的《经典通读:资本论》第四卷,但考茨基把它独立于《经典通读:资本论》,命名为《剩余价值学说史》。通常所说的《经典通读:资本论》是指前三卷。马克思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经典通读:资本论》即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所以,贯穿《经典通读:资本论》全书的中心是剩余价值。具体而言: 在第一卷里,马克思暂时撇开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来研究资本自身的生产过程,中心是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在第二卷里,马克思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来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在第三卷里,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此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当您翻开《经典通读:资本论》的时候,您或许还未曾了解它的厚重与深刻,未曾领略它的瑰丽与丰润,但无论如何,这本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巨著都值得您对它怀有基本的敬意与惊叹!1867年9月14日,《经典通读: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马克思还积极投身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应邀出席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即第一国际),并当选为协会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任德国通讯书记。之后,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为第一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深刻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首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认识。此后,马克思仍热心指导法国工人党、北美社会主义工人党等政治组织,帮助他们改正思想错误,进而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灵魂。《经典通读: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继续进行修改、校订,并反复修改第二卷和第三卷手稿,但1883年3月14日,积劳成疾的马克思与世长辞。他的心脏停止跳动时,面前书桌上还放着正在修改的《经典通读:资本论》书稿。马克思死后被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登录查看更多

资本论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马克思

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