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与民族国家

作者:刘小枫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7

顾文姬评分

4

341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儒教与民族国家内容简介

大约十年前,国朝学界内部发生过一场论争——儒家是不是宗教,论争范围很小,也就没引起多少学者关注。卷入论争的都是搞国学的,主张儒家是宗教(因此认为当称为“儒教”)的一方,持有的其实是马克思的宗教观:宗教是历史上的过渡性社会现象,最终会消亡……反方差不多也是在这一理论背景上反对把儒家说成宗教,其意图不外乎是:儒家因此不会像宗教那样随着现代化进程而消失。那时,我正好到北京开一个学术会议……当我在写有名牌的位子坐下时,后座有位从未谋过面的先生就热情地拉着我的手:“谢谢你,谢谢呵”……我正纳闷,这位上了点年纪的先生马上就说:“谢谢你支持我们的儒家是宗教的观点……”。我哭笑不得,不知说什么为好,只好稀里糊涂地点头摇头、摇头点头……我写的文章把儒家看作一种宗教,前提可不是把宗教看作历史上的过渡性社会现象。宗教是属人的生存现象,不会随着现代化进程而消失。目录前言纬书与左派儒教士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游击队员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王制》与大立法者之德密……不透风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内圣的礼乐开不出自由民主的政治和法制

儒家革命思想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在追求现世完美的道义政治观上具有精神同构性:政治理想中的平等和人民民主理念、以道德性贯通政治制度的统治法式(人民民主专政)、革命者的救世主意识(无产阶级先锋队)以及夷狄交侵处境中保守华夏理想政制的文化民族主义的承担(反帝反封反殖)

儒教士因此是一宗教化的士生体,其宗教旨趣定向于作为民族体国家队华夏帝国的礼乐化,即维系天道与华夏民族体国家的关系,而不是像佛教、基督教那样关注个体生存的偶在和脆弱……儒教士有一些共同点特征:以周公或孔子和其它先圣为精神楷模,倡以德教立国的政制理念,以及我命与道义之天有特殊关系的教士身份意识。德教之制具体说是三代之制,这种制度被神圣化为一种宗教性的文质并彰的制度,所谓宗教性是指这种制度与天地固定关系。儒教士对天当然有自己的看法,这就是道义性的天。

大莽新政可与毛泽东新政比较研究,以探测左派儒教士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模式。有的论者提到王莽新政的儒家理想主义品质时大为赞扬,对毛泽东新政的理想主义却视而不见,或大肆诋祺,似乎两者有天壤之别,令人莫名其妙。葛承雍的<王莽新传>对王莽新政的儒家理想性有颇具体的描述,若与当今的毛泽东传合看,会发人深省。

公羊家的圣人改制精神与心学的成圣人精神是现代中国革命者的精神资源。

依循心学的成圣精神,辅之以公羊家的圣人改制精神,就构成了宗教化的、追求现世完美性的革命精神及其制度创新的政治文化风格,内圣外王论尤为明显地表达了儒生之政治使命的宗教性。毛泽东的革命精神的气质正是这种儒教革命精神。

儒教与民族国家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