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象论

作者:萨特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8

顾文姬评分

4

18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影象论内容简介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影像在斯宾诺莎那里具有双重形态:影像与观念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影像是作为有限样式的人的思维,然而它是作为观念总体的无限世界的观念和片段。

诸多影像正是在灵魂中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被留存,而且彼此之间相互关联。 影像只担当一种偶因和从属的角色,即思维、符号的单纯协助的角色。

永远必须有一种心灵的专断建构以使精神能够承认它面对的是诸多对等的关系。

物理隐喻把影像变成“在使之诞生的刺激之后的震撼的幸存”并且把影像同化于钟摆的摆动,这种摆动在钟摆被其平衡位置的奇特力量所偏离之后仍然会长时间产生——这种隐喻以及其他的类似的隐喻知道一种罕见的财富。后来,穆勒、泰纳和高尔顿最终确认了影像的本性:这是一种再生的感觉,一种脱离外部世界的坚固碎片。

休谟认为,影像显现为知觉的一种削弱,是在时间中追随知觉的回应。

回忆和图画一样是孤立、脱离于其他影像的影像。任何实在都同时拥有这两种特性:它促使身体行动——又像静止的回忆那样沉积在心灵之中。

影像力图“自我推动直至光明”,而为了“抑制影像的显现”,必须要花费努力。稍有松懈,“不动的回忆——由于感到我刚刚避开障碍,去除了在意识下面维持这些回忆的挡板——就开始运动。

活生生的影像在再次显现的过程中从它在其中显现的心理生活的环节那里获取自身意义。感觉内容总是在那儿,但是它显示的形式无休止地解体并重建。我们于是相信,把影像从其过去解放出来,我们做得足够多了:事实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想象的创造功能,因为任何自发和不可预见的影像总的来说都是一种创造。

首先,而且恰恰因为这种颜色是纯粹的被动性,它始终是一种惰性成分。由此应该如何理解呢?颜色不可能自在地在自身存在的内在性中找到它显现的理由。它不可能自己再生、消失。它必须被异于自身的其他东西追忆或抑制。

“……一种强烈情感的感受和知觉与身体运动密不可分,同时,一种真正而又提前、最终没有对象的信仰产生了。由于身体的刺激,情感总体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热切、想象而又是真实的期待特性……因此就有了身体的无序,心灵的错误,一个滋养另一个,这就是想象的真实。”

一句话,影像是微小的物。影像的存在论现在被完善、被系统化了:影像是具有本已存在的微小的物,它可向意识显现为任意什么东西,并且和它成其为影像的物保持外在的关联。

影象论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萨特

萨特

让-保尔·萨特(1905一1980),二十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享有“世纪伟人”、“世纪的良心”之盛誉。他的学说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曾产生深刻影响,且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萨特的作品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萨特读本》篇幅有限,我们仅选择了相对而言较深入浅出,却又对了解萨特其人、其书、其学术思想至关重要的文本。比如他面向大众发表的一篇较通俗的演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最能概括其创作思想的论文《什么是文学?》;小说方面有他的成名作《恶心》、短篇佳作《墙》,以及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戏剧是他的创作中最受大众欢迎的部分,我们选择了《隔离审讯》、《死无葬身之地》等。这些作品形象地图解了作者的思想学说,在艺术上也各具特色。我们相信,这部篇幅不大的选本,能使不太熟悉萨特的读者对二十世纪这位遐迩闻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作家获得一个基本的概念。 《萨特读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

萨特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