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传

作者:星云大师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8

顾文姬评分

5

439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释迦牟尼佛传内容简介

佛陀是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从佛陀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佛教的道范。在中国,能够代表佛陀的圣格、深邃的思想智慧,和救人救世慈心悲愿的白话文佛陀传记不多,《释迦牟尼佛传》是其一。星云大师以虔敬、庄严的心,写佛陀一生历劫成道的过程,写佛陀深厚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引导读者深深思惟佛陀的言教,迈向光明解脱的大道。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善生!做人先要知道四种结业,什么是四种结业呢? 一、知道杀生是残忍的恶习 二、知道盗窃是损人的行为 三、知道邪淫是痛苦的根源(1) 四、知道妄言是虚伪的欺骗

善生!有六种损财造业的事不要去做,哪六种损财造业的事呢? 一、耽湎于酒。常有六失:散失财帛,常生疾病,爱好斗争,恶名流布,嗔恚粗暴,智慧日损。 二、喜好博戏。六失:财产日耗,虽胜犹怨,智者所责,人不敬信,为人疏外,生盗窃心。 三、闲游放荡。六失:不护自身,不护子孙,不护财货,常自惊惧,诸苦缠身,喜生虚妄。 四、迷于歌舞 五、爱交恶友 六、懈怠懒惰。常有六失:一是不肯作务,二是不肯勤修,三是喜好美味,四是妄想纷飞,五是受人轻视,六是事业无成。

善生!若是为人子者,当以五事侍奉东方父母: 第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第二,凡有所为,必先禀白;第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第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第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立宗祠守遗产,父母死后要布施。

第一,教育子女,不让为恶;第二,指其善处,使有高尚品格;第三,慈爱入骨,教其广博学问;第四,善为婚嫁,务使满意;第五,随时供给所需,协助事业成就。

第一,师来时起立欢迎,善为承顺其意;第二,礼赞供养,恭敬受教;第三,尊重仰戴,不违其意;第四,师有教敕,敬顺无违;第五,从师明理,善持不忘。

第一,若有缺乏,布施给济;第二,温和爱语,恭敬礼遇;第三,利益均分,有我有他;第四,困难之事,助其成就;第五,诚实相待,不可欺骗。 反过来,宗族朋友亦应该这样对待其人:第一,不令放逸,常常鼓励;第二,不令失财,劝其惜物;第三,不令恐怖,助长其威;第四,屏相教诫,不令作恶;第五,常相称赞,隐恶扬善。

把肉体受苦,反而使心恼乱;把身心享乐,又容易耽于爱着。偏于苦或乐的修行,都不能成就根本的大道。。。舍弃苦乐,才能得到中道。你们如果走进正觉之门,必须要以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纯真的思想)、正语(净善的语言)、正业(正当的工作)、正命(合理的经济)、正精进(积极的精神)、正念(真理的信仰)、正定(禅定的生活)等八种正道去修学,才能解脱无明集聚的烦恼众苦,获得清净寂灭的境界!

布施是去除贪欲,忍辱是压止嗔怒,智慧是远离愚痴,布施、忍辱、智慧,这三者是能进入涅槃之门的途径。说到布施,不一定是财宝,见到别人布施,心亦随喜,将来所得的果报和布施的人相同。

愚痴、贪欲、嗔恚是苦的根源,是以我为本。想要灭除这三毒的猛火,必须先要断除以我为本的执着。这个根本的我执能够断除,三毒的火焰才会消灭,轮回在三界之中的一切苦恼,也就自然而然的消除了。

我知道你们最后的愿望,我很欢喜来此告诉你们得教之道,告知你们也告知未来一切众生一个最后归宿的去处。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有十万亿佛土的遥远,有一世界名极乐,救主阿弥陀佛。若有众生欲生彼佛国土,则要一心念佛,修学净业。要成就净业,当修学三福: 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1) 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身心清净。 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假若众生修此三福,再加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即得往生彼佛清净国土。

“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的结果,一是修善不造恶的人,二是遭罪知道忏悔的人。现在大王悔过的机缘成熟,世间上的人谁能不犯过失呢?知过必改,就是一个好人。我的法门是广大无边的,请你时时忏悔就好。 大王!罪业是没有本体,是空幻的,把心意如果能忘去时,罪业也可以消灭了。了解心和罪本是空幻不实,这就是真实的忏悔【.......】过去的事已经过去,没有什么计较的必要,从现在起如何自新,才真正要紧。你行善安心,当即就能快乐,进一步更要在我的法门中学无为的法,证无为的果,你就可以解脱得度。“

“有这样的事吗?你不要挂在心上,你跟随我到我住的地方来,自己知道自己是愚,这就是智者;愚钝的人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

佛陀对大家说: “诵很多的经文,不了解到经义不行。受持一句偈颂,照着实行,一定就能得道,你们看周利槃陀伽!”

“出家学道之法,首先是降伏傲慢之心!”

释迦牟尼佛传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江都, 21岁时出任南京华藏寺住持,授记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广设道场和佛教学院,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著有《包容的智慧》《星云大师讲演集》《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等。

星云大师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