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部

作者:格雷厄姆·格林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9

顾文姬评分

暂无评分

恐怖部内容简介

格林的消遣小说之一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由于她竭力忍住不哭,她的脸变丑了。但这种丑比任何美都更强烈地吸引着他。他思忖道,并非共同的幸福使人们相爱,而是共同的不幸使他们互相依恋。

怜悯是一种可怕的感情。人们说爱情是一种激情,而怜悯则是所有激情中最坏的一种。它和性欲不一样,不会随着我们的死亡而消失。

有时,他觉得全世界的罪行都是他一个人干的;有时,他看到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一只女用手提包,下楼时看到乘电梯上楼的某人的一张脸,报上的一张相片——自豪心情竟会突然消失。他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愚蠢,他不想看到这些东西,他要大哭一场,他想忘记自己曾经幸福过。一个声音会轻轻地对他说:“你说你是出于怜悯才杀人的,那你为什么不怜悯自己呢?”真的,为什么不怜悯自己呢?大概是因为杀你所爱的人要比杀你自己容易点吧?

>> 他绕着栏杆,朝自己的厄运走去。 >> 生活如同一只蝎子,在背上咬了他一口。

>> 他知道这个损失——世界失去了三维中的一维,变得如同一张薄纸。

>> 并非共同的幸福使人们相爱,而是共同的不幸使他们互相依恋。

他绕着栏杆,朝自己的厄运走去。

他不能相信:当他进门来到梧桐树下那片草地上的时候,竟然什么也不发生。虽然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少女,也不是魔戒,而是更加不可能的事情——抹去这二十年来发生的所有事件。乐队在演奏,他的心怦怦乱跳,这个消瘦的、饱经世故的人回到了童年。

只要别人迫切想得到一样东西,他们就准能在他这里得到满足。看到别人难受,他就会心神不安,就会为他们干任何事情,毫无例外。

罗一边听一边想:这个稀奇古怪的世界用不着认真对待。他平时也常常这么考虑,可是,事实上他总是认真得要命。那些庄严的名词跟雕塑一样恒久不变地固定在他的脑海中,例如“公正”和“惩罚”。

罗犹豫不决地打量着他们。但是,人生在世,不能没有信任,自我封闭是最糟糕的监禁。罗在这样的监牢里已经待了一年多的时间——没有牢房可换,没有活动场地,也没有新的看守来打破单独禁闭的乏味生活。有的时候,一个人也认为有必要不顾一切去越狱。他现在就是这样,想方设法得到自由。

他老提“杀人”这个词,犹如牙齿老咬着舌头上的痛处,他每次用到这个词时心里便充满自责。法律对他采取了仁慈的态度,他对自己采取的态度却很无情。要是他们把他绞死,他会在绞索的活结和绞刑架下的踏板之间为自己辩护。但他们给了他一辈子的时间来分析自己的动机。

我们可以嘲笑幻想,但是只要你还有能力幻想,你就有机会把幻想中的某些成分加以发展。这和宗教的教规相仿:空洞无物的词汇多次重复后,慢慢会变成人们的习惯,在人们的思想深处悄悄地形成一种沉积物,直到有一天你惊讶地发现,你正在根据一种自己并不相信的信仰办事。 脑子的这一部分似乎干枯了,他再也不能做出牺牲,表现得无畏和高尚了,因为他不再对这些美德存在梦想。他知道这个损失——世界失去了三维中的一维,变得如同一张薄纸。

她又瘦又小,与她的阅历相比,实在显得太年轻。现在她已脱离办公室的樊笼,脸上那种老练的神情没有了。工作是一种模仿别人的游戏,她必须与办公桌、电话、黑色的制服这样一些属于成年人的东西一起玩这个游戏。离开这些东西后,她看上去只是一个易碎的装饰品。但他知道,生活并未把她击碎。 生活只在她那双像稚童一样率真的眼睛周围留下了几道皱纹。

恐怖部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格雷厄姆·格林

格雷厄姆·格林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1991)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67年写作生涯,创作超过25部小说,被评为20世纪大师级作家。1950年,初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1976年,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大师奖。1981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1986年,由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功绩勋章。格林一生游历于墨西哥、西非、南非、越南、古巴、中东等战乱之地,曾任职于英国军情六处,从事间谍工作,并以此为背景创作小说,关注人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救赎、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被誉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的卓越记录者。至今,每年格林生日期间,在格林出生地——英国赫特福德郡,都会举办为期四天的格雷厄姆•格林国际艺术节,世界各地的格林粉丝齐聚这里参加纪念格林的活动。

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