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风日好

作者:董桥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44

顾文姬评分

5

36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今朝风日好内容简介

「今朝風日好, 或恐有人來」, 這是生活的期望, 也是生活的美好。董橋的散文, 終於變成我們香港人的自豪, 也成為我們習慣享用的精神糧食, 我們樂於讀一篇美好的文字, 如濟慈的開篇的千古詩句 ”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ever”。美的事物確然常常給我帶來歡愉;美的事物一旦歸我擁有,那份歡愉確然更是無盡的歡愉了。所以我們盡力把書做好, 皮面, 燙金, 精裝, 不只是因為迷戀裝幀之美, 更是因為 ”At a time when the Internet is so powerful, making books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正因為網絡無遠弗屆, 圖象繽紛刺激, 文字才更顯示真正的迷人魅力。閱讀一本書是一次美的歷程。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今朝风日好,或恐有人来

我听说厄特里一生爱山,到处游山看山,跟丁尼生结伴去过瑞士玩了一个月,山上路人看到诗人在地上俯身观赏野花丛中一只蜻蜓,高声大叫说他隔着蜻蜓的双翼看得到花的颜色,一朵阿尔卑斯山玫瑰。 ——总序

“算便宜些行吗?”我细细翻完那部翡翠那样鲜活的老书问士敦。他嗫嗫嚅曘讲述这部豪华旧书的版本价值和市场前景,不带丝毫生意人的硬销口吻:“有些书的价格我可以敲低些,”他诚挚的神情跟窗外的春光一样坦荡。“这本我不到。”几个外国顾客进来找书,庄士敦趋前招呼,我再细细审阅小几上走过九十五个春秋的绝代海伦:为她醉卧特洛伊沙场原是古来士卒征尘里的素愿!我昂首付阔步挟她回家。

这位女艺术家在阿姆斯特丹设作坊,设计的书都花了心血,有一本书的书页边缘听说左翻浮现一朵郁金香,右翻露出一首荷文。

我倒觉得年轻人肯看书已然难得,他们爱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似乎也不太容易阻止,一时间一知半解甚或无知错解也不要紧,年齿渐大重新再看一遍一定别有洞天。少年以酒当水,老年以水当酒,那也是人生的规律。

“天下之士有三贱:慕名而不知实,一可贱;不敢正是非与富贵,二可贱;向盛背衰,三可贱。

十月威尼斯秋阳似酒,秋水似画,萧萧微风吹冷了满城一绺绺的石板路,盛夏的游人都走了,四百多座的小桥漫步闲逛的大半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外地访客而不再是游客了,他们默默探望一幢幢久违的沧桑,一块破砖一段历史,数滩积水数面古镜,几朵青苔几幅心事;扁舟穿过“叹息桥”下的呜咽声中,多少前朝的孤愤一下子随着河边古屋窗台上飘下来的落红缓缓逝去,像深情的血斑,像含恨的残梦。老板说,十月最后几天这里晨昏霜意渐浓:“威尼斯钻进被窝里冬眠了!”

菊黄时节的风雨游子最惦念的毕竟是江南的螃蟹有多肥!

书店再小还是书店,是网络时代一座风雨长亭,凝望疲敝的人文古道,难舍劫后的万卷斜阳。

沈茵说假托前朝粉黛的一丝一线最旖旎,书生一见未辨真假就先晕了,轻易让人蒙蔽。

我留心的是黄宾虹的艺术饱藏孤绝的气魄,那股高寒襟怀在中国画史上确然是重要的一章。一位研究汉学的英国年轻学者当年对我说黄宾虹的冷僻其实不输石涛、八大,作品传递的是“来世洪荒的信息”。石谷风回忆黄宾虹送画给朋友常常嘱咐不必装裱、折叠收藏最好,还说他手头那幅明代恽向山水不装不裱才能流传几百年而纸墨如新。罗门听了赞叹那是黄宾虹追慕洪荒的另一份固执,或许更是滨虹草堂主人审美的圭臬。

R.M.Williamson的Bits from an Old Bookshop里说,书痴先是只买要读的书,继而搜买想读的书,再则立心读遍存书,最后捧回家的全是些装帧美丽的老书,就算读不懂书中的绝种文字也硬要买来玩赏:“...but by-and-by he takes home books in beautiful bindings and of early date,but printed in extinct language she cannot read.”我想我快进入第四期书痴了。

她把书签夹在一五七页那篇《The Jewels》,书签背面写着三行娟秀的英文字:“搜访古旧文玩的旅程中,但愿你运气长好,用假首饰的价钱买进真首饰。圣诞快乐”。 我不敢这样奢望。人生偶然邂逅一件心爱的文玩是幸运,价昂价廉是命运:活该你迷她!

“仿佛一座艳阳下的花园,老树遮阴,微风松香,那正是丘吉尔的英文。”

“我见过丘吉尔,“克里斯那天对我说。”他跟那些人不很一样。我至今还记得他转身走进首相府的背影,有点傲慢,有点落寞,像个夜归的老作家多过像个过路的政治家。“

她说诗的艺术说穿了是追忆的艺术。 在台南萧萧老树的绿荫下,这位老太太总是清爽的像刚刚睡过午觉洗过澡,一身淡淡的碎花衣裙还漂着四七一一香皂的味道,花白的头发微微留着一九三零年好莱坞明星青丝的波浪,端庄的脸上那些皱纹镂刻的是大萧条时期世代的忧患,偶然绽放的笑意倒是南方守旧农妇晚祷后听到窗外一串虫鸣的欣慰了。

一位研究汉学的英国年轻学者当年对我说黄宾虹的冷僻其实不数石涛、八大,作品传递的是“来世洪荒的信息”。石谷风回忆黄宾虹送画给朋友常常嘱咐不必装裱,折叠收藏最好,还说他手头那幅明代恽向山水不装不裱才能流传几百年而纸墨如新。罗门听了赞叹那是黄宾虹追慕洪荒的另一份固执,或许更是滨虹草堂主人审美的圭臬。

“With an elegant gesture she untied a ribbon so that her tresses fell over her shoulders. She shook her head.”Of Human Bondage里Ruth Chalice扎秀发的缎带远远比不上发钗发簪秀逸,轻轻拔下插进竹雕钗筒的那一瞬是宋词的风姿。

岁月长长短短,求知磕磕绊绊,心香久久远远

"当我一杯在手,对着卧榻上的老友,分明死生之间,却也没生命奄忽之感。或者人当无可奈何之时,感情会一时麻木的。”台先生写伤逝的篇章总是写得这样澹泊这样萧疏;他写的其实并不多,《龙坡杂文》里那几篇我读了又读几乎可以默诵了。台先生性情如此,忧患如此,笔墨如此,当今已然绝响,将来也难再有:民国杳然,斯文真是越去越远了。 "这回一心怀想这幅墨梅,怀想我求学时代的老台湾有过台静农有过庄慕陵那样的学问大家,我实在很想供养这样一纸清芬:为一段黑白的旧梦,为两张劫后的酡颜。

。。。。我在越南西贡渡假期间追读零零七小说<dr no>,天天睡了午觉洗了澡在花园里白兰树下一边吃下午茶一边细细观赏这位英国作家的文釆,围墙外偶尔传来零星期的车声人语,太阳斜斜拉长杨桃树影的时候,邻家隐然响起查尔斯的钢琴声。。。。

书籍装帧要有书卷气,要清贵不要华贵,太华贵了恐怕回折寿。

我在英伦那八年堆满半层破楼的杂书少说也有五千本,岁月多情,生活无情,漂几次洋搬几次家人书俱老,遗失的遗失,送人的送人,扔掉的扔掉,身边只剩雅玩一堆,残书数卷,离邱翁怀想的境界远了去!幸亏他说无缘博读群书也不要紧,有空摸摸书翻翻书端详一本书也是清趣也是清福。他还说读书可以不从第一页读起,可以翻出喜欢的句子读下去,读到不想读了,又可以再跳去读别的段落。我六十之后刚巧也爱这样读书,纸船随波,落叶逐流,飘到哪里读到哪里多闲适!

大仲马不介意妻子跟朋友私通,还喜欢把情人让给小仲马消受,小仲马忍不住说:“我真腻烦了,老爷子你怎么老把你的老相好让给我睡,新靴子也要我先穿松了你才穿!”大仲马听了说:“那是你的造化,证明你的器官够粗你的脚够细。”

蓝姆向来不讲理论不讲结构,给友人的信甚至坦言"I cannot grasp at a whole"。说他文章好说的是他独厚的爱心,独秀的锦心,独步的文心,论诗论文只是零零星星散见于他的信札之中,很像中国旧文人旧名士的诗话,不乏精辟之句,难成一体之统。那样闲散的「厅堂上的雅士」大半最爱聊天最爱写信也最善聊天最善写信

丘吉尔劝年轻人挑书看书要精要少要像老年人那样谨饮慎食。他担心年少识浅,囫囵吞书,铸造主观,来日重读再也读不破当年错误的领会,白白断送了好书的启廸:“Young people should be careful in their reading, as old people in eating their food.They should not eat too much.They should chew it well.”

书店再小还是书店,是网络时代一座风雨长亭,凝望疲敝的人文古道,难舍劫后的万卷斜阳。Amazon.com诚然十一岁了,四、五千万人次先后上网搜书买书,一年营业额都六、七十亿美元,网上转手的旧书更多,这两三年来光美国就做了六、七亿美元的生意。可是,美国报上前些日子说从来不上网买书的读书人还是不少.

那天是星期天,坦普尔先生和我都看不过柜台小姐太忙太辛苦了。她赧然一笑悄悄说:"Life is hard."

我们还在遐念昔日朱门明珠风华的时候,邻座袅袅婷婷来了两位意国佳人,老夫子惊叹雪压小桥压断了溪间香草空留翩翩蝴蝶独立无言:"这个古老国家的豆蔻年华真是动人魂魄!"

写陆小曼临终要她设法让她和徐志摩合葬;句句写得凄切写得深挚,很是感人。毕竟是民国书香闺秀,文静娴淑,经历山河变色余悸不散,做人做文往往忐忐忑忑得教人读了心疼。

今朝风日好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董桥

董桥

董桥,一九四二年生,福建省晋江县人。一九六四年毕业于台湾台南省立成功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一九七五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一九七〇年任香港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编译美国出版之各科书籍。一九七三年在伦敦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从事新闻广播及时事评论,并编制英国文学、文化和科技史节目。一九七九年返香港任职美国国际交流总署,翌年出任《明报月刊》总编辑。一九八七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组主任,半年后转任《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一九八八年任香港《明报》总编辑至一九九五年夏退休。董桥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文学散文多年,在港台出版了《这一代的事》、《跟中国的梦赛跑》、《辩证法的黄昏》、《另外一种心情》、《双城杂笔》等多种文集及多种翻译书籍。

董桥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