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调
米调内容简介
旅美作家苏炜漫记作者:陈谦苏炜,笔名阿苍。中国大陆旅美作家、文学批评家。1953年生于广州。文革中曾下乡海南岛10年。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就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洛杉矶加州大学文学硕士,并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担任过研究助理的工作。1986年只身绕道欧洲回国工作,任职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89年后定居美国,先后访学于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现为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高级讲师。著有长篇小说《渡口,又一个早晨》、《迷谷》,短篇小说集《远行人》,学术随笔集《西洋镜语》,散文集《独自面对》并论文多种。长篇小说《迷谷》和中篇小说《米调》于2004年连续刊载于《钟山》第三、四期,引起文学界的关注。1999年初,由吴梦兄牵头,我们几个人编辑了一本海外中文网写手的小说集《在美利坚的天空下》,交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秉着提携后进、扶持新生的善意和用心,苏炜以海外知名评论家和新时期大陆留学生文学先行者的双重身份,为集子写下题为《留洋与“网语”》的序作,对我们留在海外英特网上的那些率性无忌的文字,作了中肯而慷慨的评议。从序文诚恳的言述里,我读出了他的识见,遂对其阅文览物的视界高阔、评说论议的行文精准,心生感佩。由此机缘,我得识苏炜。这是电子时代的“得识”。这些年来,我们不时会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讨论作品或联系事情。苏炜遥居美东康州的纽黑文,在耶鲁大学东亚系教授中文多年;未曾与他交识的1998年夏天,我曾去纽黑文探望朋友马兰,游访耶鲁。如今读着苏炜的文字,有时会想起那个纽黑文的夏日。我们在一条条浓荫蔽日的小街上穿行,或躺在阔大的草坪上,看那些楼外的青藤在阳光下疯长,无声无息;耶鲁的书香嵌在棕褐色的墙石内里,不动声色,却又无处不在。还有街角的书店、咖啡馆,在沉静的午后被日光照旧了一般,懒散从容。在纽黑文的那些天里,我曾叹想:若我再幸运一点,耶鲁如此的校园,便该是我枕书而眠的梦乡;因此每每想到那便是苏炜写下文字的地方,陷于硅谷滚滚红尘中的我,难免会有些嫉妒。与苏炜聊天,是令人愉悦的事情。也许因为童年曾是广东省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苏炜的声音浑厚,字正腔圆,不带两广人难脱的南音。他的声音跟他的文字一样,传达的总是饱满的情绪。无论什么时候逮住他,话筒里都不曾传来过倦意,哪怕忙着,那声音严肃起来,也是警醒的。他几乎从不调侃,甚至极少跑题开玩笑;却又因他善于倾听,长于互动,
米调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