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笔记
银色笔记内容简介
《电影》梦境般的往昔永诀不复,唯有时间像屯积在筛网中的沙垒,筛选着其中有价值的颗粒。历史诞生的过程是一个选择惊叹号与问号的过程。昨日已逝,留下无数美好、罪戾、被隐瞒的谜语、战争制造的废墟、灭绝物种的化石以及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所有这一切停留在筛网表面,被后人记住、看见或猜测。然后它们(事件、人物、书籍、讲稿、传闻、信笺、乐谱、谈话录乃至掘墓而得的古籍)被分门别类,构成洋洋大观的档案库——电影的卷宗被安放在最底层的抽屉内,是一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银色笔记。从古至今,从未有一种文艺样式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到如此大的发展——中国皮影戏是原始的电影?)——自从那位“门罗公园的天才”(美国人对爱迪生的昵称)将法国人普拉多根据“视觉暂留原理”(物体消失后仍会在视网膜上滞留片刻)发明的“诡盘”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活动影像”,从世纪到世纪,白驹过隙的百年电影所向披靡。电影的出现使世事范围迅速变小,灵感的海市蜃楼不再成为奇观。更重要的是,它击穿了保守思维,使艺术家真正百无禁忌,往常属于痴心妄想的构想不再被认为是愚人做梦。电影带来的人文价值远超其娱乐属相,也为它带来无可比拟的荣耀。日隆的声誉使之野心勃勃,变得主观而目空一切。在科技辅佐下,仅仅用一块银幕,造梦术与现实并置成多维世界。由于流动影像的先天传播力,事实上排挤了别它艺术的市场份额。电影作为占据庞大话语权的新兴工业(一种类意识形态的软工业),收获并影响着大宗文化消费受众,在一次又一次得逞的同时,伪作劣作席卷而至。更多的电影变得媚俗不堪,对视觉的过度偏爱,令故事和逻辑陷入迷失。在艺术观念上,它引领潮流又被潮流左右,猎奇与凭空杜撰成为其看家法宝。这样,它终于从理想的殿堂滑离出来,渐渐变得面目可憎。《音乐》某种意义上说,音乐称得上是电影忠诚的灵魂。在通常情形下,一部记忆中的影片与一段著名的旋律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的记忆常常被那些耳熟能详的乐曲声催醒)。它们水乳交融,音乐在画面中流动,它并不自始至终贯穿银幕,只是在情节招唤时才涌现(犹如受阻于岩石的时断时续的山泉)。而片尾曲——那些与观众告别的咏唱,那些琴弦余韵——释放了全部剧情,使电影的情绪聚拢起来,变得不再语焉不详,也不再被故事所禁锢。电影的主题曲成为一个故事的概括,动人的旋律克服着人的遗忘本能,在恒河沙数的影片面前,我们或许无法用片名映照出某个已遭淡忘的故事,却能从熟悉的旋律中获得猝不及防的灵犀的恩赐(一团乐谱织成的锦绣),音乐扎根在内心
银色笔记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