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庸偶得

作者:舒国治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7

顾文姬评分

暂无评分

读金庸偶得内容简介

武俠小說及其世代──《讀金庸偶得》新版弁言節錄文/舒國治--------------------------------------------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本色文藝。可以說從五十年代中一直到六十年代末,算是台灣武俠小說的黃金年代。一個地域有一個地域的本色文藝。我的童年與少年時期的台灣,是一個看武俠小說的地方。倘有一天,你在花蓮或台東某一小鎮下了火車,只見那裡很多木柱磚牆的房子,青少年穿著汗衫,趿著木拖板,站在巷口講話;若還有那種情景,若還有那樣地方,便我等可以回到讀武俠的年代了。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與中期的台灣,不僅是大街小巷有小說出租店,有古意盎然的筆名如武陵樵子、南湘野叟、古如風、秋夢痕、柳殘陽、雲中岳,有興人思古幽情的書名如《江湖夜雨十年燈》、《紅袖青衫》、《古瑟哀絃》、《一劍光寒十四州》,也正好少年子弟多的是被頻於戰亂、遷徙流離、憤鬱經年的父親生育下來而致易於桀傲不馴、勇於鬥狠,以是成為所謂的「太保」。而市鎮的生活阡陌,即以台北為例,每走幾百公尺,便可能有一幫眾聚點;什麼「四海」「竹聯」「海盜」「血盟」「飛鷹」「龍虎鳳」等幫派,甚至成功新村、松基一村、四四南村、正義東村等,這類同質背景聚落也可以是外村人的龍潭虎穴。那個年代,是一個「當時」靜止不動的年代,像是人可以按自己的意識活在他心想的古時莽野。一段戰事稍歇、巿景百無聊賴、人心一籌莫展的苦悶年歲裡,於是對武俠小說這套不涉眼前、無關宏旨有一份寄情,或是說對恍恍高世有一片悠然遠想。什麼樣的人讀武俠?什麼樣的人在讀呢?必是對「中國」略有認識或略有聽聞之人;不管他是早先得之於廟台前的歌仔戲、得之於巷口小店的小人圖畫、得之於圓牌上的封神榜故事,或者在學堂裡受習過幾篇中國古文、幾章中國史地……等等。有著什麼樣的情緒之人會樂於去讀呢?或許也可歸納出來:(1)在現實社會中,有一絲「逸出」之念者。如課考繁重的學子;如他是理工科的專業人才,卻常有公忙之餘想如何如何者。(2)癡人。一逕在追尋某種能矢志凝情之事或物的人。(3)尋常的信而好古者。於是那些好閒來泡茶、翹腳看報、揮扇吟戲、燃煙吞霧、圍桌雀戰、兩人對奕、月下獨酌、夏夜乘涼、談古今……等等之人會去讀它。韜光隱晦者讀它,抱殘守闕者讀它。並且,昔日歲月端的是極其容許這類生活調調。於是在區公所送公文的,或是在機關做門房的,學校裡的工友,看管腳踏車的,皆可以是名正言順的讀武俠小說者。甚至你看一個人,會想,「他是個看武

登录查看更多

读金庸偶得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舒国治

舒国治

舒國治一九五二年生於臺北。既然是「戰後嬰兒潮」的一員,又成長於各省文化豐繁薈萃的臺北,故武俠小說這種極典型的「戰後娛樂」自然濡染及之。七十年代初開始寫作,原屬意創作電影,後僅能留守文學。八十年代初應遠景出版社主持人沈登恩之邀,寫成此本《讀金庸偶得》。一九八三至一九九○年七年間浪跡美國,一九九八年獲「長榮旅行文學獎」首獎的《遙遠的公路》,可為此時期生活寫照。著有《理想的下午》、《門外漢的京都》、《流浪集》、《臺灣重遊》、《臺北小吃札記》等書。

舒国治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