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摘录
浅浅的知识比无知更使人栗六不安,深深的知识使人安定,我们无非是落在这样的一片浅浅深深之中。
我发现很多人的失落,是忘却了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以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恨的那种人。
“在绝望中求永生。”常见人驱使自己的“少年”“青年”归化于自己的“老年”。我的“老年”“青年”却听命于我的“少年”。顺理可以成章,那么逆理更可以成章——少年时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足够我受用终生。
我走过的路,不是信仰的路程,沿途所见的是一代代宗教家都背离起始祖意旨,虚伪敷衍,曲解夸大,甚而作恶多端。
自作多情和自作无情都是可笑的。
中国曾经是个诗国,皇帝的诏令,臣子的奏章,喜庆贺词,哀丧挽联,都引用诗体,法官的判断,医师的处方,巫觋的神谕,无不出之以诗句,名妓个个是女诗人,武将酒酣兴起即席口占,驿站庙宇的白垩墙上题满了行役和游客的诗。北宋时期的风景画(山水)的成就,可与西方的交响乐作类比,而元、明、清一代代大师各占各的顶峰,实在是世界绘画史上的奇观。西方人善舞蹈,中国人精书法,中国的“书法”之道,是所有艺术表现手段中,最彰显天才和功力的一种灵智行为。
这是一种舛戾的风气,怎么都顺手牵羊般地借一句唐诗来作文章文集的题名,古人是绝不会这样没自尊的,"五四"时期未见有无聊如此者,弄雅成俗何其酸腐惫赖,诚不知谁是始作俑者。
其实每个人的道路都是曲折的,前途呢?无论如何自以为是光明的。年轻,真像是一个理由,一个实际上毫无用处的理由,而且当时也惘然不知用这个理由去年轻个够,我只懂得独自利用图书馆的桌椅和灯光,在校外是匆匆地吞食,在图书馆才开始静静地反刍。
艺术与梦正相反,梦不能自主,不可修改,艺术是清醒的,提炼而成的。
癡心而明哲,明哲而癡心。為其癡心,再不明哲就要燒焦了,因為明哲,沒有這點癡心豈不凍死在雪山上。
我发现很多人的失落,是忘却了违背了自己年少时的立志,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就此变成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政治经济是动物性的,生于战术。文化艺术是植物性的,生于战略。
当听到纪德说“爱爱,不爱单个的人“——我已吃了一惊。以为他窃听了我内心的自白。当歌德说”假如我爱你,与你何涉。”——我太息,以为能做到的只有这一步,而这一步又是极难做到的......
我可不是理想主义者,我是从急骤堕落的东方文化的绝境中,仓皇脱越而来到西方的,西方文化也在衰颓,然而总要尊严些,舒徐有致些——就像从一只快要灭顶的破船上跳到另一只缓缓下沉的巨轮上,甲板虽已倾斜,尚可坐下来写些短诗。
史学使人清醒。哲学使人坚定。我目睹很多艺文人士由于不具史学哲学的观点而临危大惧,张皇失措,彼此诬陷,怕死贪生。当此际,我方始明白史学与哲学原来有这样的实用性。此二学,我所涉不深,却也够我自始至终保持镇静。莎士比亚,贝多芬都赶上大街来批斗,我安之若素,因为无损莎士比亚,贝多芬一根毫毛,而有莎士比亚,贝多芬存在的世界,我为何不爱,为何不信,为何不满怀希望?
问:您认为中国作家中,谁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 答:不知道一一只知三种必然性:一、是个地道的中国人。二、作品的译文比原文好。三、现在是中国人着急,要到瑞典人也着急的时候,来了,抛球成亲似的。
问:在什么地方(环境)你写得最顺意? 答:繁华不堪的大都会的纯然僻静处,窗户全开,爽朗的微风相继吹来,市声隐隐沸动,犹如深山松涛... ...电话响了,是陌生人拨错号码,断而复续的思绪,反而若有所悟。
二次大战结束,中国内争继起,哪有嘉年华可言,而是个人的青春期,一半虽被灰烬淹没,还剩一半算是劫后余春,兀自蓬勃不已。现在回想起来,不无"好时光"的感喟。青春,理应是迷离惝恍的,在追思中却显得水清见底,那"底",都分别超越了个人性,像碎镜子中的纷纭世界,一片一世界,加起来,通常就把它们叫做"时代"。
我所有的都是常识而已。
海峡一岸是自绝于传统文化,曲解了世界文化,海峡另一岸是曲解了传统文化,自绝于世界文化——文化断层必然是连带风俗习惯人情世故一起断掉的,所以万劫不复。这一征象倒真是中国特色,别的文化古国不致断得如此厉毒酷烈,肇因是海峡两岸各有其意识形态,而相同的一点是价值判断的混乱,混乱的结果是价值判断之死亡,无所谓价值,不需要判断,浑浑噩噩的咬牙切齿,捕风捉影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孫,東吳人氏,名璞,字玉山。后用“牧心”,“牧”字太雅太俗,況且意馬心猿,牧不了。做過教師,學生都很好,就是不能使之再好上去:牧己者牧人兩無成,如能“木”了,倒也罷了。其實是取其筆劃少,寫起來方便。名字是個符號,最好不含什麽意義,否則很累贅,往往成了諷刺。自作多情和自作無情都是可笑的。以後我還想改名。
硬潇洒,你有多傻就有多傻。
海峡一岸是自绝于传统文化,曲解了世界文化,海峡另一岸是曲解了传统文化,自绝于世界文化——文化断层必然是连带风俗习惯人情世故一起断掉的,所以万劫不复。这一征象倒真是中国特色,别的文化古国不致断的如此厉害酷烈,肇因是海峡两岸各有其意识形态,而相同的一点是价值判断的混乱,混乱的结果是价值判断之死亡,无所谓价值,不需要判断,浑浑噩噩的咬牙切齿,捕风捉影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年轻,真像是一个理由,一个实际上毫无用处的理由,而且当时也惘然不知用这个理由去年轻个够,我只懂得独自利用图书馆的桌椅和灯光。
年轻,真像是一个理由,一个实际上毫无用处的理由。 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时维孟夏,寓处闷热,蓬头跣足,束紧腰带,这是一场恶战,“自”与“已”战,战赢了才好与“世”战。
明哲而痴心,也只有这样,才能以精炼过的思维和感觉来与宇宙对立。你们所发的疑问,应是属于宇宙观的范畴,从宇宙至绘画,中间程序应是: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私情会使常识的程序颠倒,烦恼随之丛生。
我发现很多人的失落,是忘却了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就此变成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要脱尽名利心,唯一的办法是使自己有名有利,然后弃之如敝屣。
我借旁人的眼睛看自己的画,倏然陌生了,便能适意于与自己的作品的分离。我不如塞尚他们多情,多情总是累赘。每次从展览会中取回画件,看到它们疲意不堪,因为它们缺少睡眠。周详警僻的评论固然可喜,一声稚气的惊呼更能使画苏醒。但是,既然人人因被人认识而得益”成为一句流行的格言,那么先是格言本身被人认识,再是格言的设计者被人认识,而得益。一想到它的反面是人人因被人误解而受害,我就十分乐意得益了。
鱼丽之宴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