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译注
列子译注内容简介
《列子译注》是《列子》的译注版本,书中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
列子译注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列子译注》是《列子》的译注版本,书中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冯契,1915年出生于浙江诸暨。1935年考入清华大 学哲学系,抗战爆发后,曾赴延安,并辗转山西、河北等地,参加抗 日工作。1939年前往西南联大复学,1941年毕业。1941年至1944年在 清华研究院读研究生期间,曾从学于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等。离 开西南联大后,曾任教于云南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并在《哲学评论》、《时与文》、《展望》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与杂文。50年代初,开始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并先后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 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 学科评议组成员等,主编《哲学大词典》、《中国近代哲学史》;个人的哲学著作是10卷本的《冯契文集》。自40年代开始,在半个多世纪的思想跋涉中,冯契既历经了西方的智慧之路,又沉潜于中国的智慧长河,而对人类认识史的这种沉思 与反省,又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及时代问题的关注。从早年的《智慧》到晚年的《智慧说三篇》,冯契以始于智慧又终于智慧的长 期沉思,为中国当代哲学留下了一个创造性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