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家翦伯赞

作者:张传玺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4

顾文姬评分

暂无评分

新史学家翦伯赞内容简介

翦伯赞先生,维吾尔族,1898年4月14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湖南桃源枫树岗翦旗营。《新史学家翦伯赞》的出版,既是对翦伯赞先生的缅怀,也是想向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介绍翦伯赞这位学术大师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主要是有关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追求真理的坚强意志、探索学术的执著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高尚品德。 翦伯赞先生的爱国精神是从小养成的。他在上小学时,写过一篇描述家乡雨后新景的作文,文中有“远山明朗而润泽,河水涓涓而始流”的句子,爱国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他自青年时代起,为“实业救国”而学工商,为反帝、反封建而投身五四运动。此后,他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以笔代枪宣传抗日;争取民主,反对内战……都是出生入死,义无反顾。他追求真理,也是勇往直前。为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曾博览群书;为向西方学习,曾留学美国。但在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之后,才认识到真正的科学历史观是唯物史观。他从此时起,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历史文化,积极参加到革命斗争的行列中。1938年,他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方炽之时,出版了《历史哲学教程》一书,这是他成为“新史学主将”的标志。建国以后,唯物史观在学术界获得很大发展,但每个人的学习、领会也会出现差异,这是正常现象。总的说来,理论、观点的进步,是主要方面。但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极左思潮肆虐,对学术,对文化教育,对政治经济,都造成严重危害。就在这时,翦伯赞先生为了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为了维护“实事求是”这一重要原则,他毅然逆风而行,勇敢地对极左思潮展开激烈斗争。今年4月14日,《中国民族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一篇纪念性的采访文章,题为《翦伯赞: 让马克思主义照耀历史的天空》,真是中肯而确切。至于翦伯赞先生的死,则是他为了维护“实事求是”的原则而做出的最后拼搏。就是在当时权力凌驾于一切之上的中央“文革”小组强迫翦伯赞先生按照他们的意图,写刘少奇有关1936年国共南京和平谈判的“黑材料”时,翦伯赞先生坚决拒绝,并最后以死相拼。先贤庄子在《秋水篇》中论勇曰: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应当说翦伯赞先生足以当之。 在这里我还想说明一下本书与我在1998年出版的《翦伯赞传》的关系。《翦伯赞传》是为纪念翦伯赞先生诞辰100年而撰写的,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于各方面反映良好,我尚未感到有修改的必要。今春,承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学术大师系列》的策

登录查看更多

新史学家翦伯赞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