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衙门图说
清代衙门图说内容简介
与以往朝代相比,清代衙门具有官署设置上的大衙门化、权力结构上的“寡头化”、体制运行上的法律化、衙门风气的卑劣化等四大特点。 作者从细节入手,以地方县衙门为核心,对清代衙门的概况及实际运行状况,特别是运行背后的种种隐蔽的潜规则做了较为深廖的阐释,揭示出清代衙门的风气日益卑劣化的制度性根源。 为什么清代流传着“官不修衙”的说法?为什么说“清朝与胥吏共天下”?州县官是怎样查办案件和征税的?各级衙门间的联络又靠什么?新旧官员交接、衙门的迎来送往需要遵守哪些规矩?……《清代衙门图说》将为你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该书以清代地方州县衙门为核心,从衙门概况、衙门中人、衙门事务、衙门规矩及衙门精神等方面,对清代衙门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对清代衙门实际运行状况特别是运行背后的种种隐蔽的潜规则做了较为深刻的阐释,揭示出清代衙门风气日益卑劣化的制度性根源。该书附有近百幅相关图片,注意图与文的有机结合,利于读者从直观上了解和认识清代衙门的概貌和特点。
热门摘录
本朝人:州县官才是真正的治民之官,而他们的上司,以及上司的上司,包括知府、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都是“治官之官” 晚清的方大湜在(平平言)中说道:“兴利除弊,不特藩臬道府能说不能行,即督抚亦仅托空言,惟州县则实见诸行事,故造福莫如州县。”
在全国一千三百多个知县中,最难做的莫过于首县了。过去把省治或府治所在县称为首县,该府所属的其他县,要尊称首县为“首台”,这位“首台”大人在该府所属的十几个州县中,居于“领柚”地位;如果首县在省会里,他的地位也就成为全省州县的“袖”。但这个“领袖”是最不易做的,以致官场有句流行的谚语,即“前生作恶,知县附郭”
本来,首府、首县同其他府县一样,具有征收赋税、审理案件等“刑名钱谷”职能,但因为衙门设在都会或府城,因而又经常被省府大人唤去当差。久而久之,有两件不成文的重要事项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一是到京城告状及上诉案件发给本省重审时,省级大员们往往将这件差事交给首府去处理;二是州县“交代”时,多由他们代上官主持。因此可以说,他们的职责要远比一般州县重。通常情况下,他们是沟通省一县之间的桥梁。
清代衙门图说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