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起落叶好过冬

作者:林达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5

顾文姬评分

5

7324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扫起落叶好过冬内容简介

这本书分成五辑:第一辑是美国的历史故事;第二辑是有关法制国家立法规则的故事;第三辑是就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讲述有关司法过程的故事;第四辑主要通过修道士、苦修院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诉说“不宽容”的恶果;第五辑是作者关于读书和见闻的随想。五辑文章的故事性都很强,不仅情节跌宕起伏,内涵亦复深厚,读者于轻松的阅读中不难感觉到思想的力量。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这使我想起人们常常提到的一句话:人是很难被说服的。因此,不要以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通过说服,就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可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容许不同意见的双方,充分地表达,也容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在公开争论的过程中,像我这样的旁观者,也就有机会全面了解一个有争议的公众人物、一个事件、一段历史的全面真相了。

马歇尔不仅是一个将军,还是一个政治家。对于马歇尔将军的同学巴顿将军来说,军人就是军人。巴顿迷恋驰骋疆场、调兵遣将、指挥大型战役的将军生涯。巴顿将军总是有一种幻觉,觉得是亚历山大大帝的伟大灵魂依附在他的身上。他彻头彻尾的是一个军人,并且有一种膨胀的将军豪气。可是,乔治・华盛顿和乔治·马歇尔,他们作为将军,却有能力克制和超越自我。他们有能力使得自我消失,而把自己的生涯,完全和一个事业融为一体。

不完整的历史在阻碍人们吸取教训。

正派的政治家会坚决始终面对成年人说话。而不正派的政治家煽动民众时往往会先从青春期的孩子入手。

历史是人群的集体记忆,而集体记忆是集体的自我认知所必需的。

政客和政治家不同的是,政客是以成败为导向的,而不是以大众利益,大众意愿,国家之长治久安为理念。政客竞选,不论过程的善恶,只讲手段之结果。

多数的意志没有制度制约的话,是最容易也最有可能演变成暴政的。

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大部分来自于难于克服的人性本身。

车门一关,就是自己的世界。路径是自己选择的,景色是变换的,外部世界杯速度抛出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这就使人产生错觉,好像只有自己不主动走进这个世界,就可以永远不走进去。所以,这个时候在感觉上最能够触摸自由。

人最难了解和面对的,大概就是自己了。面对悲惨的事件,人们确实具备、也总是愿意相信自己的同情心和关怀他人的意愿,可是人们往往不愿意面对的是:每个人的良知都有局限。人有优点和弱点,善和恶,那是一枚钱币的两面。

一个社会要发动成千上万的人并不难,要达到多数人的一致也不难,难的是公正善待只有百分之几的少数。有时候,少数显得如此人微言轻,他们的生死存亡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可是,能否保证这微乎其微的少数得到公正的善待,恰恰是检验文明和人道的试金石,也是决定能否长治久安的一个关键。 也许,最平凡的阿米绪正默默地以他们的存在,在给人类讲述着一个并非无足轻重的故事。

人的短暂一生里,所见到的大多是悲惨和苦难,是卑劣和失望,为了对人性、对人类的前途保持信心,所以必须读历史。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人群的集体记忆,而集体记忆是集体的自我认知所必需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记忆,那么不管有多么聪明,也不能认知自己是什么,是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别人是什么关系。同样,一个人类群体,如果没有集体记忆,那就不能认知这个群体是什么,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什么,和其他群体的关系是什么。

单独的个人都有一定的道德要求。独立的个人,须对自己的行为主张负责,更容易有道德心。但是,当一些人结成宗派,就会人为制造虚幻正义,把个人的自私,在虚幻正义下掩盖起来,互相提供行为正当性的保证。所以,小宗派的道德水准,通常低于个人道德。单个好人,会在拉帮结派中放任自己的私心,甚至做出坏事来。

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力,自由的言论,自由的新闻,崇拜上帝的自由和集会的自由,以及其他一些基本权力,是不受投票表决影响的,它们不依赖于选举的结果。

毫无疑问,民主社会的定义就是一个多数人制定规则的社会,但是,假如它的目标是自由,就不会随意扼杀非主流观念。一个非主流观念很有可能最后并没有被多数人所接受,但是经过这样的“过程”,他就是输了,也输得服气。

课本告诉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偏见的。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情,可是我们不要让它影响我们的清醒思考,否则,难免走极端。 课本还告诉孩子们,不要轻易下结论,思考要从事实出发,就是说“不要从观念出发”,不要从理想出发。

希特勒之恶"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人类是有弱点的。在内心深处,许多人或愿意相信自己比别人优越,或为了自己的安全不惜让别人成为”替罪羊“,如此等等。当反对的声音、人道的声音被封杀,个别人的恶与疯狂又迎合了多数人的弱点,就可以迅速变成群体的恶和疯狂。而惟有群体恶的支持,才可能实现大屠杀。

不问青红皂白地反战,在知识界也成为不必承当任何责任、道德始终居于高位的简化思维。 离开自己的道德幻影,世界才可能摆脱左翼的、虚假和平主义的青春期,进入成人的理性思维。当一场战争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大家才能够理智地根据自己掌握的事实,分析和判断自己应该如何看待,采取何种立场。这个过程才是正常的思维过程,这时取的立场,才是一块坚实的土地。

今天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重要的是容许双方都作出自己的表述。否则,历史地记述是不完整的。....因为不完整的历史在阻碍人们吸取教训。

这也是判断一个政治家是否正派的标准:正派的政治家会坚决始终面对成年人说话。而不正派的政治家煽动民众时往往先会从青春期的孩子入手。

一场战争的胜者,可以不是趾高气昂的征服者和压榨者,而是战败国人民的朋友和援救者

承认人有弱点,而且承认人的弱点不可能完全消除,这看上去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是,这样的立论起点,给西方文化对制度建立之必要,提供了最早的警醒和坚持不断的努力,也把个人和社会,放在一个不断反省的氛围中

怎样防止政府演变成专制暴政,是他们必须忧虑的首要问题。他们并不认为,实现多数的意志就能防止暴政。恰恰相反,他们担心,多数的意志没有制度制约的话,是最容易最有可能演变成暴政的。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制度结构上面,他们把分权和制衡看作防止共和国演变成专制体制的不二法门。

所有权力,立法、行政和司法,都集中在同样的手里,不管这是一个人的手,还是一些人的手,还是很多人的手,不管是通过继承,通过自我指定,还是通过选举,这样的权力都可以说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专制了。

那么,假如一个社会的国民和精英是素质低下的,假如一个社会是缺乏敬业精神和严谨的职业道德传统的,假如一个社会是习惯于明争暗斗而缺少宽容共存、携手共进的风尚的,假如一个社会的民众是不习惯谦卑自省、也从无敬畏之心的,它所走的道路,就还要艰难得多。因为制度的演进,是和人的演进同步的,制度只是这块土壤自然长成的树木。而在一块正试着要移栽他方树木的土地上,还有改良土壤的工作要做。

美国妇孺皆知的常识:美国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分支。这样的分权结构显然不是为了促进政府的办事效率,而恰恰相反,它是宁可牺牲效率而为了防止专制。如果政府权力被分割,被分散,如果一项政策必须经过国会立法通过,由行政实施,由司法监督,那么没有一个人,或一群人,能够为所欲为,政府权力就难以被滥用。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经说过:所有权力,立法、行政和司法,都集中在同样的手里,不管这是一个人的手,还是一些人的手,还是很多人的手,不管是通过继承,通过自我指定,还是通过选举,这样的权力都可以说已经是名符其实的专制了。

为什么历史记录必须是完整的?因为不完整的历史在阻碍人们吸取教训。

普利策手下的主编、编辑和一线记者们,可以数出一大把是以不同程度的精神失常甚至自杀结束职业生涯的,包括他的也成为报业名人的弟弟。19世纪后期美国新闻界的急剧发展和膨胀,其速度足以冲昏任何正常的头脑。

承认人有弱点,而且承认人的弱点不可能完全消除,这看上去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是,这样的立论起点,给西方文化对制度建立之必要,提供了最早的警醒和持续不断的努力,也把个人和社会,放在一个不断反省的氛围中。

在最高法院的判词中,沃伦 • 博格首席大法官写下了如下这段现在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话: 我们不可忘记,在中世纪,西方世界文明的很多重要价值是由那些在巨大困苦下远离世俗影响的宗教团体保存下来的。没有任何理由假设今天的多数就是"正确"的而阿米绪和类似他们的人就是"错误"的。一种与众不同甚至于异僻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干涉别人的权利或利益,就不能仅仅因为它不同于他人就遭受谴责。

扫起落叶好过冬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林达

林达

林达,一对旅美夫妇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这对夫妇用历史的厚重感,以一个经历过“文革”洗礼的普通中国人的视角、勤奋、用功,收集和研究了大量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民主发展过程中的事例,用生动的语言、可信的细节、严谨的治学和研究态度,为我们另外一些普通中国人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民主发展历史的窗口。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等。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林达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