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
讲故事内容简介
一个好的故事,就是值得讲且人们都喜欢听的东西,如何发现这些东西是你的事儿。你应当充分发挥你的创造力,以别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把材料组织起来。之后,你必须使你的故事具有对人类和社会的独到洞察,并将此洞察和你对人物及其世界的深入了解融为一体。 当你有了这种洞察,接下来是如何表达,此时你应当充满自信地认为,你刻画的人物比真实的人物更为“真实”,相信你虚构的世界要比具体世界更深刻。
热门摘录
最好的故事就是你自己的故事。 所有的选择最终都是个人的选择。如果你想影响他人的选择,你会发现最有效的影响永远是主观的。不要相信别人说的,所谓你的事“并非自己的”。如果它重要,那它一定是个人的。你不需要先将你灵魂中的情感隐藏,再去寻求影响力,事实上,你的灵魂讲了最感人的故事。
人们需要故事来让自己清醒。实际上,任何你想影响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当事人或许无意识,但是故事一直都在他们心里。 有的人,他的故事可以让他坚强;有的人,则用故事让自己神伤,并为自己开脱;有的人,他的故事只会让他更焦躁、沮丧。 如果你的故事让他们受到启发,你就可以重塑他们的思想,让他们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最后重新规划人生。
故事讲述了一个特定的观点,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有的时候是两个或者三个,我们只关注一个)。聆听一个故事,就是短暂地间接与描述者分享他的视角。同一个故事,如果视角不同,意思也会完全不同。
人们常常轻易进行批判,不管对方能否接受,最终还无法理解沟通的失败。他们不仅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牺牲了在未来影响别人的机会。
当某人最重要的故事遭遇挑战,他通常会愤怒反击,这是人的防御本能使然。 我们深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本能地“为自己的缺点而战”。
在别人眼里,我们往往是平面的。你或许认为自己找到了知己,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你。如果你在他们眼里是平面的,说明他们认为你呆板、平庸,没有有趣的经历,不值得关注。若要让人们更加重视你说的话,你就要用一个故事来弥补自己的苍白平淡,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一个立体的形象。
每个人都有自尊,当你试图影响他人时,要注意维护他人的尊严。否则,他们很可能回赠你一个空头陷阱的问题,让你下不来台。 …… 所谓空头陷阱,通常是一个被刻意简化的、模棱两可的问题,让人左右为难,陷入困境。 …… 其实,为你设置空头陷阱的人,并不是真想从你口中得到什么好的答案。他们只是想看你出糗,控制住你而已。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掉入陷阱,唯一能救你的只有故事。故事不仅可以让你不伤害别人的自尊,还能帮你回到自己的主题上来。
摄影师可以通过构图,让你看到从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或发现独特的观察角度。当你试图影响他人时,你就是在引导他们去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世界,给他们整个森林,而非一棵树木;就是在引导他们看墙外的世界,或者引导他们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熟悉的事物。 所谓隧道视觉,其实是一种否定,事实在这种否定中无立锥之地。 人们只愿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情,这是人性使然。
用故事说话,用不着直来直去,当与道德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尽可以退回安全的灰色区域。
若想影响听人,必先让他人独立决策。
演示产品可以促进销量。
面对现实的情况,人们的反应往往被情绪所左右。情绪可以改变思维,而故事可以改变情绪。倘若你能让一个愤怒的人笑出声来,让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感到温暖,你便可以改变整个局面。反之,在需要庄重严肃的场合,一个故事,也可以让人们沉下心来,低头思考。如果只是告诫人们要安静,就不如用一个故事把大家引导到思索的状态中。
故事内含情感,这种情感所能激发的力量,远大于所有事实相加所能激发的力量。故事勾勒了一个场景,蕴含着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远胜于理性的逻辑。
你在讲述的时候,听众大约只能听见15%的词汇。他们会从其他方面接受足够多的信息,比如你的表情、姿势、手势、着装、眼神、语气、步调等,甚至会从你自己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上解读到一些信息,比如你所使用的笔、你的发型等。
事实上,一般来说,越细腻的手势,越有说服力。
据调查,面部表情所传达的情感,比其他任何形式所传达的情感都要深刻。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好处,也有坏处。面部表情的坏处是,它太诚实,会把你不愿意表露的情感都展现出来。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讲述一个成功的故事的最大的障碍在于,沮丧和无望的情绪抵消了故事的力量。如果你感到沮丧,你要做的不是给别人讲故事,而是给自己想个故事,让自己相信这个故事,重新焕发激情。如果你无法说服你自己,你也不可能说服别人。
凡是一切以故事情节为重,不及细节者,都不能讲出一个好故事。他们没有耐心,最终也不会得到足够的影响力。这就像以事实为重的人,不关心情感的因素,却忘了情感因素往往比逻辑论证更有影响力。 有些细节,只关乎感觉,似乎与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然而正是这些细节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左右了我们的抉择。
其实,是否具有影响力,往往取决于你是谁,而不是你做了什么。有时候,恰恰是因为你做得太多才失去了影响力。 此外,故事的节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好的节奏可以制造出情感,扩充人们的心理空间。就这样,人们感受到了自己情绪上的变化。如果你的故事能引起听众的情绪波动,体验到诸如激动、慷慨、热情、肃穆的情感,再辅之以良好的节奏,你就成功了。
沉默的时间要恰到好处才好,太长太短都不合适。人的情绪呈曲线分布,自低点开始逐渐升高,到达顶峰后再缓缓减退,最终消失。如果你想传达自信、热情、尊重、悲伤之类的情绪,便不宜太早结束,否则就会阻碍情绪影响力的扩张。当然,如果沉默的时间过长,观众已然从情绪中走了出来,而你的沉默还在继续,就会让人感到怪异。
切忌,不要让你的语气带有负面的情绪。 因此,在讲故事之前,最好先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不要本末倒置,只想着改善语气,而不去调整情绪。情绪调整好了,语气自然顺了,须知积极的语气是装不出来的,硬要装出来,就会给人装腔作势的感觉。 虚情假意的语气和夸张过火的手势,都会让你显得虚伪,甚至会让人怀疑你的动机。在试图影响别人的时候,一定不要做得过火,否则结果肯定不堪。 此外,你的内心冲突总会通过你的语气表露出来。有时候,你表露出来的是一种担心,担心你的故事不为人所重视;有时候……
第一,判定是非,无助于我们理解影响力。 第二,我们重点关注一对一的关系,以简化问题。……我们永远无法影响整个群体,只能影响群体中的某个个体。 第三,影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绝不是一劳永逸的行为。
一个有影响力的故事,其目标就是要将别人的动力与你的目标联系起来。我们使用的行话证明了这点——我们试着让他们“上钩”,然后再“钓”上来。你的故事就是诱饵。
人们可能会给你一个清单,清单上列着他们认为自己想要的——听起来非常理性的东西,但他们往往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他们或许知道自己想要某种东西,其实他们更想要的是这个东西能给他们带来的另外一个东西。 如果你想影响他人,利用别人的动能而不是用你自己的,你最佳的赌注是挖掘我们都想要的东西。
我们渴望真实的东西或者至少感觉像是真实的东西。 若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讲故事者,不能寄希望于一些乱七八糟的潮流。要找到好的故事,就要遍寻真实和关键事件——发掘生活的真义。你的故事越有影响力,它们触及的真义就越深刻。
很多时候,过度依赖逻辑,发表理性的言论,注重原因是什么,你就错过了听众最看中的一部分——人性,最终你讲述的故事将起不到任何作用。故事能触动人性的核心,能真实地表达人类普遍的情感和人性的双重特点。
在讲故事之前,你需要建立一种联系。在你和你想影响的人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越是广泛和强劲,越是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当沟通的渠道被贯通,影响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故事经由人类的共性建立联系,例如,我们总是善恶矛盾共同体,我们都有共同的情感基础。每个人都经历过校园小霸王、失败的恋爱,一些信任我们的人、一只珍爱的宠物、一个糟糕的老板或是一个真正的好朋友。讲一讲你的经历,就可以和听众建立联系。
真正的影响发生在关系融洽的人们之间。 如果你没能影响别人,通常是因为人们不相信你的话,并怀疑你的意图。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你没有花时间提供资料(一个故事)去佐证你好的意图,或是你提供的资料无法与他们相关联。要知道,人们很少会当面质疑你的判断或你的意图。如果你去问,他们会拿出更多听起来合理的理由搪塞。 不要坚持让听众相信你性格背后的一些东西。要讲故事,邀请人们窥见你的过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以一种轻柔而循序渐进的步调去改变别人的看法或者行为,会避免抵抗的反应
你要是想让人们记住什么,你就要让你的故事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一个难忘的形象或者镜头。 细节越具体,越容易产生广泛的联系,这貌似不合常理,却是所有讲故事者共知的秘诀。一个成功的故事必然是触动了人类的某种共性的故事。其实,要触动人类的共性,首先要描述个体的个性。
所有催眠师在催眠之前,都必须和对方建立信任和默契。须知,不是“给”某个人催眠,而是“和”某个人一起催眠。
讲故事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