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中的语用学

作者:罗斯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9

顾文姬评分

暂无评分

语言教学中的语用学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专题论文集,据编者称是第一本专门探讨课堂环境下语际语用学问题的学术文集(第一部语际语用学的论文集正式出版的1993年G.Kasper和S.Blum-Kulka共同主编的Interlanguage Pragmatics),涉及第二语言习得、语用学和教育学的交叉研究。 全书由十四章组成,第一章为导论性铺垫,后接四个板块,分别为“理论与实证研究背景”、“基于课堂的语用学习问题”、“语用教学的效果”和“语用能力的评估”。 与同类书相比,本书列加侧重第二语言学研究中两个至关重要却未见充分探讨的方面,即(第二语言语用规则的)可教性和(第二语言和习得的)评估。 本书作为一本专题文集对二语和习得研究与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一些专题研究对于如何开展相关领域的具体研究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本书对世界各地的语言教师、语言测试专家以及语用学研究者、学生都具有极大的价值。

登录查看更多

语言教学中的语用学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罗斯

罗斯

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947)是现代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于1861年2月15日出生于英国东南部的拉姆斯盖特。他的祖父是当地一位有名望的教育家,曾任当地一所私立学校的校长。他的父亲先后从事教育、宗教工作,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受家庭的影响,怀特海对教育也很感兴趣。怀特海童年时期是在家乡接受教育的。1875年,他来到多塞特郡的谢伯恩学校就学。主要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历史。1880年,他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主攻数学。课余,他经常阅读和讨论文学、哲学、政治、宗教等著作。1885年,怀特海大学毕业,留在母校任数学和力学教师。1887年和1905年,他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在母校任教25年,主要从事教学、著述和一些政治活动。1910年,怀特海迁居伦敦。1911?914年,他在伦敦大学担任许多职务。1914?924年,在肯欣顿皇家科技学院担任应用数学教授。这段时期,他受柏格森、爱因斯但思想的影响,把兴趣转向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1924?937年,他应聘到美国哈佛大学担任哲学教授。退休后,担任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居住在坎布里奇市。1947年12月30日,怀特海去世,终年86岁。怀特海一生在数学、哲学、教育等领域留下了大量著作。其中主要的是:《泛代数论》(1898)、《数学原理》(与罗素合著,1910-1913)、《相对论原理》(1922)、《自然知识原理》(1919)、《科学与近代世界》(1925)、《宗教的形成》(1926)、《过程与实在》(1929)、《观念的历险》(1933)、《思维的方式》(1938)、《教育的目的》(1929)是他的教育代表作,还有一些有关教育的讲演和论文收入了他的《科学与哲学论文集》(1948)。怀特海是“过程哲学”(也称“有机哲学”)的创始人。他受直觉主义的影响,反对“科学的唯物主义”,认为自然和宇宙不是由物质组成的,而是由连续不断的经验的事物和独立存在的“永恒客体”结合而成的,从而走上了唯心主义道路。他一方面强调现实世界的存在离不开个人感觉,认为在人的直接感受之外不可能有任何独立的客体存在,另一方面又承认上帝的存在,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混合在一起。但在他的哲学思想中也含有不少合理因素,如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承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等。

罗斯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