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的城市内容简介
本书是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雷纳重要的中世纪城市史著作。1925年首次在美国以英文出版。作者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在城市起源问题上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中世纪城市的起源问题在19世纪及20世纪初曾引起西方历史学家很大的注意,提出了很多理论:如“罗马城市论”、“世袭领地论”、“马尔克论”、“城堡论”与“市场论”等。亨利·皮雷纳(Henri Pirenne)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热门摘录
我们可以假定商人阶级是从农业人口中逐渐形成的吗?……在中世纪早起家家户户、世世代代依附于土地的那种社会组织中,看不出有什么因素可能促使人们用依靠占有土地享有的稳当生活区换取碰运气不稳定的商人生活。
10和11世纪的史书完全不注意社会和经济现象。因为史书专属神甫或修士编纂,自然根据对教会的重要性如何来衡事件的重要性。世俗社会引不起他们的注意,除非关系到宗教社会。他们不可能忽视对教会有影响的战争和政治斗争的记述,但是他们怎么会留心写下他们既缺乏了解也缺乏同情的城市生活的起源呢?偶尔透露出的一点隐隐约约的情况,在谈到一次骚乱或一次暴动时所做的片言只语的评注,历史学家几乎总是不得不满足于这点资料。必须到12世纪时才能从这里或那里参与著述的某个罕见的在俗教徒处找到稍微丰富一点的材料。
结果是城乡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分工。农村专门从事农业,城市则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中世纪的社会持续多久,这种状态也就持续多久。
不过这些城市资本家很早就将其部分利润投资于土地。实际上巩固他们的财产和声望的最好办法是购置土地。
毋庸置疑,第一批做生意的行家就出现在这批流浪者和冒险家之中。
如果碰到好机会——我们知道,在一个流浪者的生活中机会是很多的——他们非常擅长于利用这些机会。只要聪明机灵,小利能够变成大利。
几袋小麦在适当的时候运到适当的地点,就足以获得巨额利润。因此,对于一个机灵和不怕吃苦的人来说,只要红运高照就有利可图。可以肯定,不久之后这些在世间流浪的无业游民的贫苦群众之中出现了新的富翁。
他的业务就是把听说国外紧俏的货物运到国外,再从那里贩回商品,注意卖到最需要这些商品因而可以获得最大利润的地方。几年以后,这种贱买贵卖的精明手法使戈德里基成为富豪。就在此时,他受了神的感化,突然舍弃了原来所过的生活,把财产交给穷人,自己去当了隐修的修道士。
圣戈德里基传的作者说的很恰当:他告诉我们:他的主人公自与一支流动商人的商队合伙之日起,他的生意就突飞猛进。
在任何一种文明中,城市生活的发展都必须依靠工商业。气候、民族和宗教的差异,与时代的不同一样,对于这一事实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随着城市的扩大,工匠和商人越来越多。
显而易见,商业愈发展,城市愈增多。城市沿着商业传播所经过的一切天然道路出现。可以说,城市的诞生于商业的传播亦步亦趋。
但是商业本身也刺激了工业。举凡农村进行工业生产的地区,商业做了成功的努力,首先把工业吸引过来,然后很快把工业集中到城市。
我们看到商人在各地发动和领导事变,这是在自然也不过的事情。他们是城市居民中最活跃、最富裕、最有影响的分子,他们最难忍受损害他们的利益和自信心的处境。
德意志的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世纪的城市从12世纪起是一个公社,受到筑有防御工事的城墙的保护,靠工商业维持生存,享有特别地法律、行政和司法,这使它成为一个享有特权的集体法人。
城市的自然倾向是成为城市共和国。
由于有了这些学校,教育不再为修道院的初学修士和将来的堂区神甫所独享。文化知识为从事商业所必不可少,所以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市民早在贵族之前初步学会了读和写,因为对于贵族来说仅仅是只是奢侈品的东西,对于市民来说却是日常的需要。
中世纪的市民阶级既是世俗的又是神秘主义的,因而他们为在将来的两个伟大思想运动中所要起的作用做好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这两个运动时:作为世俗精神产物的文艺复兴和宗教神秘主义所导致的宗教改革。
中世纪的城市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