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桓与鲜卑

作者:马长寿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7

顾文姬评分

5

96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乌桓与鲜卑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叙述了乌桓与鲜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特点和作用;乌桓与匈奴、鲜卑以及汉朝的关系;北魏初期在畜牧和农耕业上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等。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西汉初年,有些政治上失意的贵族、官僚和军事上失败的边将往往率领部众『北走胡,南走越』,如阎王卢绾、韩王信之徒皆属于此类...另一种方式是东汉末年安、顺二帝之时,北方州郡多年灾荒,民不聊生,内地农民为了逃避租,捐弃旧居,流亡边疆者代有其人。

此役烏桓兵从东北跋涉数千里至零陵和桂林打仗,而所打的对象是农民和与自己命运相同的戍役起义軍,这显然是违反烏桓劳动人民利益的。 零陵桂阳之役发生了ニ十年以后,就爆发了幽州乌桓三千突騎的反战运动。

乌桓与鲜卑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马长寿

马长寿

马长寿(1907—1971) 中国当代民族史家。字松龄,又作松舲。山西省昔阳县人。自幼丧父,家贫,由寡母抚养成人。1929年太原进山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攻民族学专业。1933年毕业,留校任助教,自学比较语言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民族调查方法等课程。是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1936年转中央博物院任职,先后在四川大凉山、马长寿马长寿川西北等地考察彝、藏、嘉戎、羌等族的社会历史。从1942年起,相继在东北大学(当时在四川)、金陵大学(当时在成都)、四川大学等校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1955年调西北大学任教授,并根据国家规划筹建西北。民族研究室,任该室主任。治学刻苦严谨,勤于读书,尤其重视实际考察研究,以新得资料补充和更正旧书记载之舛误。他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在教学和科研中能够做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

马长寿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