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凉与西秦

作者:周伟洲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3

顾文姬评分

5

50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南凉与西秦内容简介

我国的史学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几乎每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政权,都有人为之撰写历史。同样,早在一千多年前,封建史学家们也撰写过十六国时期各个政权的专史(国别史),可惜先后散佚,至今还没有人重新为它们分别撰写历史。推其原因,一是隋唐以后历代封建史家对十六国的历史不够重视,认为十六国时是“五胡乱华”的黑暗时期,这些政权是“僭伪”之国,不值得去为它们撰写历史。即便是撰写通史,对它们也是寥寥几笔带过。二是由于十六国时史官所撰的各国史书,均先后散佚,这给后世撰写十六国国别史造成了极大的团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大的史学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开创了我国史学繁荣的新局面,加之,建国三十多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发掘了大批珍贵的文物和古籍,使撰写十六国国别史成为可能。一九八二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杨伟立同志撰写的《成汉史略》(四川通史丛书之一),首先为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作出了努力。 本书主要是叙述十六国时在西北建立的南凉、西秦两个政权的历史。为什么要将这两个政权的历史合起来撰写呢?第一、是这两个政权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由在曹魏末至晋初从大漠南北迁入我国西北地区的鲜卑族所建立;而建立这两个政权的鲜卑族都不是纯粹的鲜卑,一是主要融合了匈奴族的秃发鲜卑,一是主要融合了高车人的乞伏鲜卑。两个政权建立时间相差十二年,南凉建立时间晚,存在时间也短,最后亡于西秦。因此,他们所处的时代、整个西北地区的形势均大致相同。甚至两国的政治制度、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亦均有相似之处。第二、南凉与西秦两个政权关系密切,几乎难以分割。他们一个在河西,一个在陇右,相距不远,而且乞伏鲜卑最早臣属于秃发鲜卑,乞伏鲜卑建立西秦政权后,一度为后秦所灭,乞伏氏王族投奔南凉。后来,西秦复国后,又灭了南凉,原南凉领有的河湟之地遂为西秦所有,一直到西秦灭亡前夕。第三、有关两国史料大都散佚,要单独叙述他们的历史比较困难。基于上述三个原因,我们将南凉与西秦的历史合起来撰写。南凉秃发鲜卑迁入河西较早,而亡国在前,故先叙述南凉史,再讲西秦史。 撰写南凉、西秦历史,最大的困难是史料问题。十六国前后有关南凉、西秦的史书,即《托跋凉录》、《西秦记》、《十六国春秋》等,均先后散佚。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两国的史料,主要是唐代房玄龄等所撰《晋书》卷一二六《秃发乌孤载记》、卷一二五《乞伏国仁载记》、《魏书》卷九九《秃发乌孤传》、《乞伏国仁传》以及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有关部分。此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南凉统治下的“晋人”,无论是原居于城镇的还是从战争中掠迁来的,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身份,······,应是农民,而不是奴隶。这种农民与自东汉末年以来兴起的地主阶级坞堡内的“部曲”相同,即他们被固定在地主坞堡内进行生产,不能随意迁徙,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可是,南凉农民的这种依附,不是如坞堡的部曲一样,以宗族、乡党或自愿投靠为前提,而更多地是被国家军事力量所胁迫。

由于后秦姚兴还想利用乾归父子在陇右的潜在势力,以巩固和扩大他在河陇的统治,故对乾归父子及原西秦的势力采取笼络的政策,保存了他们的实力,“复以其部众配之”。这就为以后乾归父子复国创造了条件。

从永康元年炽磐即位后,西秦进入极盛阶段。在西部,炽磐灭南凉,逐北凉势力出湟河,并不时向河西进攻,虏掠人口;在南部,西秦多次击败吐谷浑,树洛干自杀,又取漒川,将势力伸入今四川西部羌族之地;在东部,于后秦灭亡前后,将势力扩展至上邽一带。但是西秦政权的强盛只是表面上的,到建弘七年,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急骤尖锐起来,北凉、吐谷浑、夏国等外敌不断进攻,西秦丢地丧师,很快就衰弱了。

在整个五胡十六国时期,由于战争不断,北方的人口大量减少,各族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经常以武力掠夺土地和人口,攻下一个地区或城镇后,先来个洗劫,然后将大量人口迁徙到自己易于控制的地区,要徙民们供劳役、兵役或耕种田地等。所以,这种掠徙人口的现象,几乎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十六国之中,甚至汉族及汉化的氐羌等族所建的前凉、前秦、后凉、西凉等政权也不例外。这种掠迁人口的性质,不是对奴隶的掠夺,而是在五胡十六国这一特定的格局分争的局势之下,各族封建统治者掠夺、占有劳动力和增加兵役来源为目的的行为。

南凉与西秦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