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可以如此美好

作者:林文月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7

顾文姬评分

4

18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生活可以如此美好内容简介

選載:
我的讀書生活
以教書為職業,寫作及翻譯為嗜好的人,日常生活中,讀書自然是必要的。釵h學者以研究室為家,日夜埋首書城裡;我卻不然,主要的讀書處所,是在家裡。其原因有二:一是由於客觀環境使然。我的研究室在文學院古老的大樓內,佔地大約十二坪,由五個人共同使用。五張書桌,及左右兩壁的書櫥,已使活動空間變得極有限,雖然五人同時在室內的機會不多,但學生隨時進出,又難免有同仁過訪寒暄,致令精神分散,無法專心讀書;不過,授課前的準備,與學生討論課業問題,倒是經常在那堆滿書籍的研究室一隅進行。二是主觀因素使然。我生性疏懶,又身兼家庭主婦,居家讀書,可以同時處理家務,比較心安理得。但是,讀書容易進入物我兩忘之境界,所以開水壺一定要用鳴笛型,若爐上炖肉,則事先須在卡片上書寫「注意火爐」四大字,放置於書旁明顯處。這是多年來從失敗經驗中悟得的警惕方法。
書房不大,所以必須有機地利用。十餘年前搬家之初,這一方空間便是我自己設計的:三面書櫥環圍,由地面達於天花板,最高處與最低處,放置較少用的書,例如重複的散本書,及線裝書;書桌與書櫥相連成「L」型,坐臨書桌前,桌面延伸而與書櫥聯結的右手邊,放置各種工具書,故而無論嬝炕B寫作,或翻譯,有關辭彙、年代等基本問題疑難,隨時側身探手,便可得而查證之。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书房的光线不够充足,所以无论阴晴昼夜,都须扭开台灯,找书或参考数据较复杂时,则又亮起一盏中央的吊灯。积习多年,反觉得灯晕温暖,可以镇静我心;镇静我心者,另有作为左侧稍远处的书橱中散放出的幽香。每天早晨进书房,先点燃一柱香在母亲遗像前,闻着那香味,仿佛母亲并未离去,始终含笑伴我读书。寒冬夜读,新沏一壶茶于案前,茶香微微,水气袅袅,愈增添读书之乐,倘若有所领会,忽有一得,其乐更无穷了。

令人感动者,如语少而能洞识人心。有一种人所言不多,却有内容,属于正义感,也有适度的情趣;所做之事收敛,极有分寸,令人事后回味感动。另有一种人,心直口快,幽默豪迈,积极乐观甚至表面仿佛玩世不恭,实则敏锐多感,对于朋友流露不着痕迹的关切,对于国家民族之事,实亦极度热爱,有理想抱负,令人思念感动。还有一种人,见面谈话,三句不离本行,看似絮絮叨叨,实则言行一致,忠于职守理念,奋励不已,也足以令人肃然起敬感动。

聒噪者,如拂晓林间不知名的啼鸟。铜锣湾街头的行人日茶馆里持牌等待叫号码入座的食客。雄辩者未必聒噪,却是不绝;聒噪者未必雄辩,只是喋喋不体。 女人而聒噪,实不可取。男人而聒噪,徒増人厌。大小宴席间的应酬话,最是聒噪乏味,而往往有人卖弄知识或幽默。谈烟草品美酒、讲笑话、说双关语,聒絮一个晚上,自己回到家里已不复记得所言所语,听众则未跨出餐馆大门早已忘记谈笑内容了。“话不投机半句多。”

生活可以如此美好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林文月

林文月

林文月(1933年-),台湾彰化县人,曾执教于台湾大学,担任美国华盛顿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史丹福大学客座教授、捷克查尔斯大学客座教授,身兼研究者、文学创作者、翻译者三种身份。她的散文《京都一年》《读中文系的人》《午后书房》《交谈》《拟古》《饮膳札记》等作品在台湾影响很大,多次获奖,部分篇章还被编入台湾语文教材;翻译的《源氏物语》目前为华语世界最优秀版本。曾获时报文学奖、台北文学奖、中兴文艺奖等文学奖项。

林文月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