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诗
迷路的诗内容简介
距離是我們生活的重心,是我們最珍視的朋友,最殘酷的敵人。
即使在嘈嘩喧嚷的夜市裡,或是因過度擠壓而啞然無聲的公車上,距離依然是橫霸強力放送的主調。我們不斷被教育。不斷學習什麼是適當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與社會的距離、人與國家的距離、人與世界的距離。「生活與倫理」及「公民與道德」兩套課本,是我們的標準量尺。
太靠近的我們害怕,太遙遠的我們不切實際地奢望著。只有在情詩裡,我們練習著怎樣去縮短距離,打破和一個女孩子之間的標準距離,同時又製造距離,藉著文詞字句的拐彎抹角增加遲疑、溫吞、徬徨、臆測的距離神秘感。
迷路的詩,其實是對既有秩序的一種叛亂。最溫柔又最狂亂的弔詭叛亂。
热门摘录
诗属于一个逝去的时代。迟疑、温吞、彷徨、臆测、隐藏、躲避,在最冷的空气里压抑着最炽热莫名冲动的那样一个时代。 诗属于一个逝去的时代。那个时代雾色茫重,大家在雾里努力睁大眼睛想要看清楚周遭。永远有无数神秘角落拒绝被明白描述,于是只能用诗,用晦涩中颤动着心悸的诗,来勉强寻寻觅觅。
“我从一阵喑哑诡异黑白无声的睡眠里骤然醒来,乍乍听见话筒里Y熟悉然而又被时间冲刷洗白了一层的声音,感官霎时在梦与现实,即下与过往间莫名所以地穿梭跳荡,整个世界仿佛要在重重的吊诡中迸裂爆炸。一股惊集的眩晕袭来,一种迷路的感觉。 诗总给我一种在几个被神秘地切割开的世界中逡巡照不出路的恐慌,一种迷路的感觉。
原来思维沟通的最好的方式是枫叶与 枫叶的脉线紧紧相依相问……
历史其实并不遥远。有时真的只是生活上偶发的琐事,或者是惯常的反应,年积月累,一回首才赫然讶然泠然发现,原来那并不起眼的一刹那,自己竟然参与了历史。
苦楚是我的,而欢乐远行却是她。在那一刹那,酸涩的感觉在体内每一个角落锉摩着我的神经。
一个男人想尽办法延续保留已经死去的爱。到后来保留的执念取代了爱。爱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一定得经过某种转化,可是爱一转化就畸形了。
真的不了解年少的自己,为什么需要那么多凄怆与愁凉。仿佛只有在凄哀的悲剧气氛里,才能找到真正的美丽。
因为他的逻辑根本不是科学的,至少不是我们一般能接受的理性路子。他从繁乱的现象中用自己的方法抽离出所谓“结构”的模式,可是我们怎么证明他的模式是对的呢?他有大多主观的理论设定,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比较接近诗人、文学家,他从一个特殊、精巧的角度观察、描写自然、人文事物,别人只能欣赏,却无法和他辩论⋯⋯
诗的本质就是打乱原来静稳、视为自然的感官或语言世界,予以错置、扭曲、重排来制造新的意义,不是吗?在新的范畴的刺激挖掘这一事上,列维一施特劳斯和华兹华斯是没有两样的⋯⋯ 可是诗人的诗是唯一的。列维一施特劳斯却宣称他的人类学作品是关于普遍真理的发现⋯⋯ 一首一首的诗也许是唯一的。然而诗人不也是认为他们的诗里藏有一种超越的真理,不同形式的真理,诗的真理?
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用暴力建立起的另一种不在课本、不在校规里的权威。说老实话,我原来没有打算要走那么远。从恶戏到暴力。说老实话,那天揍完K之后,我回家缩在房间的床角颤抖不止,我的世界恶意地在转,转得厉害了便脱线崩散开来,我害怕,不知道要如何理解暴力以及对Y的感情的真相⋯⋯
如果说现代社会的特性是碎片拼贴式的,我们的童年是真正的现代产物:缺乏统一的逻辑,茫然地在谜与禁忌区划的隔间里穿梭跳跃......
迷路的诗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