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讨论人的道德、自由的5篇文章。道德或者不道德在叔本华的哲学中有着精确的含意界定,道德关乎人的意欲(本性),与智力、认知没有直接的关联。探究的就是人的本性及其发挥的规律,还有就是道德在人生中的含意。
人的总体命运却是沉重残酷的,那是挣扎、受苦和死亡的命运。
一个人受的苦越多,就越早达到生活的真正目的;而一个人生活得越幸
福,就越发延迟达到这一目的。
事实上,痛苦是一个净化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只有经过这一净化过程才会神圣化,亦即从生存意欲的苦海中回头。
热门摘录
基督教的学说告诉我们:人类由于自己的存在就已经负有深重的罪孽,人的内心强烈渴望着由此得到解救;但要获得这种解救,只能通过作出最沉重的牺牲,通过否定自身,亦即通过人性的回头是岸。
我们所有人在本质上都是同一的。
人的自由也是同样的情形。人们都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拥有自由;人之所以以为拥有自由,只是因为只意识到自己的意欲活动,但却忽略了决定这些意欲活动的原因……这样我就充分解释了我对自由的、强迫性的必然性,以及对那只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自由的看法(致舒勒的第58封信)。
正因为存在道德观方面的这些空白,欧洲和美洲才需要成立动物保护协会,而动物保护协会也只有借助警察和司法机关才可以发挥出作用。在亚洲,宗教已经给予动物以足够的保护,因此在那里,人们不会想到要组建这样的协会。与此同时,在欧洲,人们也越来越醒悟到动物的权益问题。
既然道德涉及的是人的本性,所以,就像叔本华所说的,道德关乎人的意欲(本性),与智力、认知没有直接的关联。这本书里讨论道德的文章,探究的就是人的本性及其发挥的规律,还有就是道德在人生中的涵义。
只有对自己的验知性格有了精确的认识,一个人才有了人们所说的获得性格。具获得性格的人也就是精确了解了自己的素质--不管这些素质是好是坏--并从而确切知道可以信赖自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不可以指望自己做出什么样的行为,等等。这样的一个人现在就可以巧妙和技巧地发挥自己特别的角色,既坚定又优雅。而在此之前,由于性格只有经验以后才可了解,他只是随波逐流地、听其自然地发挥展示出自己的作用。现在,这个人就再不会--就像人们所说的--违反自己的性格。而一旦发生违反性格的事情,那都是因为人们在具体情形里错误认识自己所致。
所有宗教对于人的道德心所发挥的作用确实是微乎其微的。
不幸是同情的条件,而同情则是仁爱的源泉。
“人最大的罪過就是出生了。”
国家的唯一目的就是保护国内每一个人不受其他人的伤害和保护全体国民不受国外敌人的伤害。在这什么都可以出卖的年代,某些德国假冒哲学家却想把国家扭曲成为一个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机构。这背后潜伏着一个阴险的目的,那就是要消灭个人的自由和发展,把个人变成只是构成政教合一的大机器里面的一个螺丝钉。
能否通过人对自身的意识以显示和证明:人的意欲(意愿)是自由的?
“自由”这一概念,只要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带否定特性的概念。一旦说起“自由”,我们想到的就是:不存在任何起妨碍作用的东西。相比之下,起妨碍作用的东西,作为显现力量的东西,却必然是带肯定特性的。
身体、物质上(physische)的自由,智力上的自由和道德上的自由。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