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行道

作者:瓦尔特·本雅明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82

顾文姬评分

4

302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单行道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本雅明的名作之一,一部意象集。这些意象都是他所生活的时代中的真实事物,比如邮票、加油站、早餐室、中国古董、手套、时钟,建筑工地、海报、啤酒馆等等,当然还有梦境。本雅明对这些事物的处理不是找一堆概念来辅佐,而是直接从事物本身深挖下去,找出文化深处与人的感性、理性深处的暗流。本雅明所观注的这些事物已随着时间而逝,但是本雅明的思想却仍然新鲜,对当今世界的学术、思想界依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认识一个人的唯一方式是不抱希望地去爱那个人。

幸福就是不受自己惊吓而能进入自我的内心深处。

——有一人和他所爱的女人在一起,与她交谈。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以后离开她的时候,曾经与她谈论过的东西又重新浮现在眼前。现在看来,谈话的主题明显陈腐、俗华而浅薄。这时他明白,正是她出于对他的爱而独自一人向下俯着身子接受这样的交谈,她关注并呵护这样的谈话主题,以致思想就像一件浮雕那样在褶层和缝隙中存活。

谁不曾有过从地铁里走出来因遇到上面灿烂的阳光而大吃一惊的时候呢。尽管如此,太阳和他几分钟之前走下去时一样明亮。这么快他就把尘世的天气忘了。而尘世本身也将同样快地忘记他。因为能够更多地讨论自己的存在的人,会像天气那样温柔、那样体贴地走过两三个别人的一生。

——在爱恋中,大多数人寻找永恒的家园。另有一些人,他们属于极少数,则寻求永恒的航行。

Only someone who hopelessly loves a person knows that person.

大多数人在爱情中寻找着永恒的故乡。另一些人,虽然很少,寻找的却是永恒的旅行。后者是些多愁善感的人,他们在那儿必定害怕和故土接触。谁不让他们饮故乡的苦酒,他们就去找谁。他们会对他保持忠诚。

人之间的每次闲聊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生活状况和钱的问题。人们这么做既不是为了在碰到麻烦时或许能彼此相助,也不是为了做什么总体观察。这就像一个人被抓进一家剧院,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都得看台上的演出,而且也不管他想不想,都得一再去思考台上的戏并去谈论它。

多年来我都绕开一个弯弯曲曲缠绕在一起的街区,那是一个街道网。可是当有一天我所钟爱的一个人搬到那里居住时,这个街区对我来说突然变得明亮开阔起来,仿佛那个人的窗户上安放了一只探照灯,探照灯的光束将整个街区照成一块一块。

幸福就是能够认识自己而不感到惊恐。

书的页码就像不可抗拒地一秒一秒地流逝的生命之钟一样,悬挂在小说中的人物之上,有谁未曾匆匆向它投去令人不禁生畏的一瞥呢?

性满足将男人从他的秘密中解脱了出来,这个秘密并不在性欲本身,而在性欲的满足。然而,也许恰恰由于此,这个秘密只是被捅开了,但并没有得到解除。这个秘密可比作将男人与生命系在一起的那根绳索,女人切断了它,男人便会做好准备去死,因为他的生命已经失去了秘密。

认识一个人的唯一方式是不抱希望地去爱那个人

人对动物感到恶心时居主导地位的感受是害怕与它们接触时被它们认同。人内心深处有这样一种灰暗意识非常令人吃惊:意识到人的举止与使人生厌的动物没有多大差异,因而能被动物认同。 人无法否认自己与这种造物之间存在的动物性关联,他的恶心感就来自于此:所以,他必须使自己成为动物的主人。

什么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生活当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还不都是像挡住我们视线的树杈那样留在我们身后了吗?我们从没有想到将这树杈连根拔掉,甚至也没有想到把它剪得稀疏一些。我们继续前行,将它留在了身后,从远处虽然还能看见它,但却模糊不清,依稀朦胧,正因为如此,它才显得格外神秘地缠绕在一起。

忧郁而多愁善感的人大多不是脚踏实地之辈,他们不愿意靠岸而沉醉于永远的航行,谈恋爱时也是如此。

任何路人都不会猜到,正是在这个地方,在有缺陷和易受指责的地方,爱恋的飞矢营巢而居。

不想与白天接触的人,不管是怕见人,还是为了内心的宁静,都不想吃东西,而且都鄙视早餐。这种人以为这样的方式来躲避夜间与白天这两个世界的更替,而这种躲避只有驱散了梦的阴影才有意义

写一篇好散文要经过三个台阶:一个是音乐的,这时被构思;一个是建筑的,这时它被搭建起来;最后一个是纺织的,这时它被织成。

所有宗教都非常尊敬乞丐,因为他表明,在像施舍这样一件既普通而又平凡,既神圣而又辅助生命的事情中,精神与信仰,坚定性与原则性令人可悲地失去了效用。

“贫困并不会使人蒙羞。”没错,但它们使穷人蒙羞。它们一边使穷人蒙羞,一边还用这样的套话去安慰穷人。这是一句人们曾经信过,但现在早就过时了的套话,它与那句粗暴的套话“不劳者不得食”没有什么两样。

正是出于爱,她才深深倾心于这样的交谈,关注并呵护这样的谈话主题,以致思想就像一件浮雕那样在所有皱褶和缝隙中存活。如果我们像现在这样只有两人孤自在一起,那么,思想就这样平躺在我们智慧的光照之中,没有任何慰藉和遮掩。

内部修整 停止营业! 在梦中,我用一支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枪响后,我并没有醒来,而是看着自己像尸体那样又躺了一会儿。然后,我才醒来。

雅典有个习俗,吃饭时不许捡起掉下的面包屑,因为它们属于神。

大城市,用使人感到无比安宁和实实在在的力量把劳作的人们关进城堡般的和平中,也能用它们所提供的视野将永远清醒的自然力的意识从人们身上夺去,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城市正在被侵入的土地冲破。不是被风景冲破,而是自由的大自然最不能容忍的东西,即耕地、大道和那再也没有薄如蝉翼的红色外衣包裹着的夜空。繁华市区的不安全感本身把城市居民完全关进那种捉摸不透的、极其恐怖的状态中,在那种状态下,他为变得孤独的原野感到不适而不得不在心中接受那些城市建筑学的怪胎。

对于个人和集体遭受的苦难来说,只有一个边界存在。超越了它,“事情就不会再这样继续下去了”,那就是:毁灭。

创作一篇好的散文要登上三级台阶:一级是音乐的台阶,作品被谱出曲调;一级是建筑的台阶,作品被构建起来;最后是纺织的台阶,作品被编织而成。

文字的发展不会被无限期地困缚在混乱运行的科学和商业提出的权力要求下;相反,由量变跃到质变的关键时刻正在来临,书写越来越深入地挺进到它焕然一新、偏离传统的形象性图形领域,将会豁然得到与自身匹配的合理内容。 即统计性与技术性图示结构的发生领域,才能参与到推动图像文字的进程中来。

对谋篇布局的赘述必须持续不断地穿插在整个写作过程当中。 所有关于某个对象的先验知识,都必须通过大量的例证来证实。 只有当打印机在字体排印方面的结构精准性直接参与到了写作的构思过程中时,才能让文人的手离开他们的笔杆子。(word文档)

一段依循格律构想的韵文,在一处独特的位置把节奏打破,便可以造就所能想象到的最优美的散文。穿过墙壁上的小孔,一束光就这样照射进了神秘炼金术士的小屋,令晶体,球体和三角铁都熠熠发光。

单行道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瓦尔特·本雅明

瓦尔特·本雅明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他学术视野开阔,学术眼光独到,著作宏富,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可技术复制 时代的艺术作品》、《评歌德的<亲和力>》、《摄影小史》、《柏林童年》、《德意志人》等名著,尚留下六册书信集。作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

瓦尔特·本雅明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