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
1956内容简介
《1956:百花时代》里所要评述的,是发生于1956年的中国的文学现象。这一年及1957年上半年,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出现了带有新异色彩的理论主张和创作。这期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创作,曾被人称为“百花文学”。仿照这一称谓,我们可以将所要评述的这个历史时间,称之为“百花时代”。这个称谓的由来,主要的根据,当然是因为在这一年里,毛泽东提出了并开始实施被称为“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这个方针的提出,有着国际上的和国内的深刻的背景。它的名称,采用了一种描述性、想象性的修辞方式来表达,并与中国古代的被“理想化”了的历史情景(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的学术繁荣)相联系。这一比喻性概念,以及它的提出过程中对内涵的不断限定与修正,使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相距甚远,也让具有不同立场的人,在这一口号之中安放各自的期望,寄托各自的想象。总之,这是一个有着多种可能性的“时代”。这个“时代”勾起人们对未来的不同的憧憬。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空间似乎一下子拓展了,变得开阔了起来。历史也许并没有单一的主题,但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应该说是有相当一致的意向。
热门摘录
最重要的一点是,有的人担心这里隐蔽着某种谋略,如当时有人所言,他们的顾虑重重,是怕打击报复:“鸣放三部曲,一放;二收;三整。”他们对提出这一方针的中央倒是信任的,但是,“党的领导人不都是毛主席、周总理,和尚不是著萨,菩萨是经过苦修苦炼的,炉火纯青,和尚修炼时间不长。何况打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们还处在“摸底阶段”,“他们还在猜测,这是真放还是假放。如果是真放,放多少,放了以后还收不收,放是手段还是目的,是为了繁荣文化学术还是为挖思想、整人,以及哪些问题能争鸣,哪些问题不能争鸣”等。
1956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