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实录研究

作者:谢贵安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4

顾文姬评分

4

38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明实录研究内容简介

本书具有四大特点: 第一,该著是一部研究时间很长、日积月累而成的学术精品。人们常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一部书写作时间之长,研究之深入,而《明实录研究》的探讨和撰著却长达15年之久。1986年作者开始从事《明实录》资料的整理,1990年以《明实录研究》为题撰写博士论文,1993年完成并通过答辩,此后陆续修改至出版前夕,历时凡15年。在此十余年间,作者围绕《明实录》这一课题,不断挖掘新的史料,在《史学史研究》、《学术月刊》、《文献》、《历史文献研究》等学术刊物上连续发表《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明实录修纂考述》、《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明实录人名校勘》、《明实录地名校勘》等十余篇高水平的论文,从而最终凝结成这部《明实录研究》,使此书成为该领域的集大成之作。用“慢功出细活”这句成语形容本书所达到的效果,是十分恰当的。 第二,该书是一部《明实录》研究领域最为系统和深入的专著。该著共分九章,对《明实录》的国史地位、学术渊源、修纂机构、修纂过程、修纂人员、修纂程序、主题体例、版本收藏、价值缺陷分别作了认真和深入的研究。不仅体例完备,而且学术水平很高。前人对此问题研究比较集中的是吴晗,吴氏在其《记明实录》长文中,分评骘、史官、仪制、掌故、传布5个方面,对《明实录》作了提要钩玄的探讨,但该文主要是搜集史料,故写作方法以罗列史料为特征。而《明实录研究》长达39万字,研究问题遍及《明实录》的各个方面,水平达到该领域的最高水平。如作者通过明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所云“本朝无国史以列帝实录为史”等大量的记载,发现《明实录》在明代具有崇高的国史地位,并沿着这一线索,探讨了皇权强化与《明实录》国史地位确立的关系,以及围绕国史《明实录》所产生的政治角逐等一系列问题,给人一种系统而深入的印象。作者首次对《明实录》的修纂机构――史馆进行全面系统的钩沉考证,最终勾画出这一重要修史机构的具体地点、运作方式、管理制度等基本面貌,解决了这一历史悬案。作者对明代列朝实录修纂人员的细心考订和全面搜求,也为历代研究者所不及。本书还首次探讨了《明实录》的主题和体例,指出是书具有一以贯之的政治鉴戒的主题,以及由此派生出史料处理的求变求新和间杂曲笔的据实直书两个辅助性主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综上所述,《明实录》内容取舍的标准,从对象上看是以皇帝为核心,以皇亲国戚、文武官吏为主体,兼及下层群众的历史;从内容上看是以政治为核心,以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为辅助内容,其目的是为皇帝提供治乱兴衰的鉴戒,并歌颂先帝的功德与仁政。《明实录》具体内容的取舍体例见诸于各朝实录的《修纂凡例》之中,从《明实录》本身来看,这些体例也都是信而有征的。

由于《起居注》的时兴时废,《钦录簿》和《日历》的早天,使明代列朝实录在史料的采辑上,不得不直接面向原始档案,如诏令、奏疏、邸报等。这种直接采用原始档案资料的做法,事出仓促,使许多有价值的史料都被遗漏,但另一方面,却又少了如《起居注》和《日历》那样的经过史官过滤了的史料(即二次或三次文献),从而更加真实。同时,明代派人分赴各地,采访史料,获得了许多第一手的材料,使《明实录》的部分史料更加独到而原始。

作为编年体史书,《明实录》继承历代实录的编纂方法,保持了自《春秋》以来“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①的特点,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四时,季节),以时系年,把明代复杂纷繁的历史事件统一在日月季年的记载之中。让人一目了然。《明实录》的卷数是以月来划分的,一般是每月为一卷,这是由《明实录》的编年体性质决定的。

《明实录》以明代每一位帝王为中心和线索去记录明代历史事实。因此其内容取舍也是以帝王为中心,围绕着每位皇帝组织材料,以每位皇帝的生活动为线索,将他任内的皇亲国的活动、内阁六部的政事、省府州县的工作、周边少数民族的朝贡、外国政府的遣使,由上到下、由内及外地一一加以记载,糅合进皇帝生平之中,使帝王私史与政府、国家的历史融为一体。

明实录研究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