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

作者:刘禹锡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35

顾文姬评分

5

19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内容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其先洛阳人,后迁居荥阳(今属河南),自称为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山。天宝末年,中原大乱,禹锡随父亲刘绪奔江南,童年在嘉兴等地度过,得从诗僧皎然、灵澈等游处学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吏部取士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贞元十二年,以殿中侍御史主持埔桥盐铁留务的刘绪病重,卒于扬州,禹锡遂告假东归。服丧期满,被淮南节度使兼徐泗节度使杜佑辟为徐泗节度掌书记。杜佑罢领徐泗,又改为淮南节度掌书记。贞元十八年,调为京兆府渭南县(今属陕西)主簿。次年冬,登朝为监察御史,与韩愈、柳宗元同在御史台。永贞元年(805)正月,顺宗即位。不久,刘禹锡迁屯田员外郎,兼德宗崇陵使判官,判度支盐铁案,积极参与王任、王叔文的革新活动。同年八月,顺宗退位,革新夭折。十一月,革新参加者都被贬窜,刘禹锡被贬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今属湖北),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而且在制词中有“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列”的话。元和十年(815),刘禹锡和同被贬的柳宗元、韩泰等人奉诏回京,各授远州刺史,刘禹锡得连州。十四年,老母去世,刘禹锡扶柩北归。长庆二年(822),起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四年秋,改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宝历二年(826),罢和州,北归洛阳。 大和元年(827),在宰相裴度等人的关照下,刘禹锡授主客郎中分司东都,“官无责词,自此而始”。次年春,回到长安,为主客郎中,兼集贤直学士。这时,距永贞元年被贬已经有整整24年了。次年,改礼部郎中,仍兼集贤学士。按照惯例,礼部郎中掌尚书省文翰,称“南宫舍人”,100天内迁知中书制诰。但不久,裴度受到李逢吉等人的排挤,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刘禹锡也一直未能升迁,大和五年冬出为苏州刺史。在苏州任上因为赈灾有功,赐金紫。大和八年秋,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刺史。次年,迁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同州是四辅之一,唐代往往作为临时安置要员的地方。但这时的刘禹锡已是64岁高龄,而且他很快看到了长安上演的“甘露之变”——宦官与朝官相倾轧,十多位宰相、节度使同时被族诛的惨剧,于是在次、年,亦即开成元年(836)秋,辞官回到洛阳,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和前此已在洛阳的裴度、白居易诗酒酬和。以后,曾改官秘书监分司,又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分司,直到会昌二年(842)秋因病去世,再也没有离开过洛阳。死后,赠兵部尚书。 刘禹锡是一位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积极从事革新的政

登录查看更多

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