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语录新编
鲁迅语录新编内容简介
鲁迅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艺复兴时期”,也即东西方文化大交汇的一个极其奇异的历史时期。世界上很难找到像鲁迅这样对东西方文化都十分熟悉的作家,襟怀博大,视野开阔,目光犀利,更难找到像他这样以异质性的文化观念,猛烈地抨击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的作家。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个天生的叛逆者,革新家,一个与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誓不两立、不妥协不屈服的斗士。在社会中,他孤身奋战,那么勇敢而傲岸。同时,鲁迅又是一个极富于同情心和道义感的平民作家。他可以放弃学者教授的头衔,放弃世俗社会所珍视的一切,但是决不放弃作为一个写作者的责任。就像他笔下的那个复仇的黑色人那样,他惟以儿子般的忠诚,和慷慨赴难的热忱,始终不渝地护卫着苦难的大地、广大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 在鲁迅那里,人格、思想、艺术,是一个极其全面又充满内在矛盾张力于一体。不但在中国他是唯一的;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有的特异者。“语录”一词,对于经历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风雨的人们,会唤起怎样的记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人的思想、人格,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过简单的“摘句”来体现。对于想要全面了解的读者来说,对原著的阅读是惟一的途径。只是原著的阅读实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在当下,尤其当我们面对的是鲁迅。从这一角度看,一本能够基本客观的“语录”选摘,能够为有需要的阅读做一些有益的引导,总还是件不坏的事情。 作为选编者,林贤治先生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他在前言中所言:“力求显示鲁迅思想和人格中的实质性和丰富性,确是着手的初衷。”
热门摘录
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这个与那个》,《华盖集》
中国的人民,是常用自己的血,去洗权力者的手,使他又变成洁净的人物的,…… 其实,中国人是并非“没有自知”之明的,缺点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 《“立此存照”(三)》,《且介亭杂文末编》
中国人有一种矛盾思想,即是:要子孙生存,而自己也想活得很长久,永远不死,及至知道没法可想,非死不可了,却希望自己的尸身永远不腐烂。 《老调子已经唱完》,《集外集拾遗》
中国人里,杭州人是比较的文弱的人。 《谣言世家》,《南腔北调集》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且介亭杂文》
广东还有点蛮气,较好。 《致章延谦/1927年8月8日》,《全集11> P570
每一新制度,新学术,新名词,传入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立刻乌黑一团,化为济私助焰之具,科学,亦不过其一而已。 此弊不去,中国是无药可救的。 《偶感》,《花边文学》
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定是好,何以应该保存? 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 《随感录三十五》,《热风》
……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坟》
所以中国的国魂里大概总有这两种魂:官魂和匪魂。 《学界的三魂》,《华盖集续编》
所以现在的中国,社会上毫无改革,学术上没有发明,美术上也没有创作;至于多人继续的研究,前仆后继的探险,那更不必提了。国人的事业,大抵是专谋时式的成功的经营,以及对于一切的冷笑。 《随感录四十一》,《热风》
在我自己,觉得中国现在是一个进向大时代的时代。但这所谓大,并不一定指可以由此得生,而也可以由此得死。 《〈尘影〉题辞》,《而已集》
“秘”是中国非常普遍的东西,连关于国家大事的会议,也总是“内容非常秘密”,大家不知道。 《作文秘诀》,《南腔北调集》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同是一种东西,而中外之不同有如此,盖不但电气而已。 《电的利弊》,《伪自由书》
我常想:治中国应该有两种方法,对新的用新法,对旧的仍用旧法。例如“遗老”有罪,即该用清朝法律:打屁股。 《两地书·三五》
读经,作文言,磕头,打屁股,正是现在必定兴盛的事,当和其主人一同倒毙。 《致曹聚仁/1935年6月9日》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 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小杂感》,《而已集》
我们的乏的古人想了几千年,得到一个制驭别人的巧法:可压服的将他压服,否则将他抬高。而抬高也就是一种压服的手段,…… 《我的“籍”和“系”》,《华盖集》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那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致台静农/1927年9月25日》
愚民的发生,是愚民政策的结果,秦始皇已经死了二千多年,看看历史,是没有再用这种政策的了,然而,那效果的遗留,却久远得多么骇人呵! 《上海所感》,《集外集拾遗》
刘邦除秦苛暴,“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而后来仍有族诛,仍禁挟书,还是秦法。 法三章者,话一句耳。 《小杂感》,《而已集》
中国向来的历史上,凡一朝要完的时候,总是自己动手,先前本国的较好的人,物,都打扫干净,给新主子可以不费力量的进来。现在也毫不两样,本国的狗,比洋狗更清楚中国的情形,手段更加巧妙。 《致萧军、萧红/1935年2月9日》
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和异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过,每一考查,真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 《病后杂谈之余》,《且介亭杂文》
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 《〈守常全集〉题记》,《南腔北调集》
……至今为止的统治阶级的革命,不过是争夺一把旧椅子。去推的时候,好像这椅子很可恨,一夺到手,就又觉得是宝贝了,而同时也自觉了自己正和这“旧的”一气。 《上海文艺之一瞥》,《二心集》
称为神和称为魔的战斗了,并非争夺天国,而在要得地狱的统治权。所以无论谁胜,地狱至今也还是照样的地狱。 《杂语》,《集外集》
政治家最不喜欢人家反抗他的意见,最不喜欢人家要想,要开口。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集外集》
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时常还不能餍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欲望。……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 《随感录六十五·暴君的臣民》,《热风》
约翰穆勒说: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 而他竟不知道共和使人们变成沉默。 《小杂感》,《而已集》
凡为当局所“诛”者皆有“罪”。 《小杂感》,《而已集》
鲁迅语录新编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