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

作者:郑振满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3

顾文姬评分

5

62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培田内容简介

培田是福建省西部山区的一个客家古村落。本世纪初,培田独特的山光水色、文物历史与民俗风情进入了一些中外学者的视野,培田被称为“辉煌的客家庄园”,成为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标本。对于追求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而言,这是一件幸事。在时代变迁的加速器里,人类的古老历史已被渐渐撕裂,成为一个又一个远去的、破碎的、残缺的梦。也许,培田的建筑、培田的文献、培田的民俗风情,可以帮助我们追溯久远的历史,找回失落的记忆,重温一段古老的岁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培田,在文献、文物与民俗的对话中,开始我们的考古之旅吧。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这种设于住宅之中的“祠堂”(指衍庆堂),源于《朱子家礼》所设计的模式,“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为四龛,以奉四世神主”。

这种文武并祀的格局(指文武庙),与清代的国家祀典也有内在联系。清初厘定典礼,“既祀至圣先师孔子于学宫,复令各府县建庙以祀关帝。盖以孔子立万世人道之极,而以帝立万世臣道之极也”。因此,培田士绅同时奉祀文、武二圣,可以说是对国家祀典的模仿,或者说是国家礼仪在乡村社会中的延伸。

关于“风水”的理论,最早见于托名晋朝郭璞所作的《葬经》:“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就是说,可以利用风和水,达到调节“气”得目的,使之聚而不散,行而有止。

在有限的生存空间中,经营风水是控制生态资源的有效途径。 p157:各种各样的风水故事,不断地向人们传授着风水的知识,告诉人们风水是可以改造的,风水是需要维护的,风水是必须争取的。这种与土地紧密联系的文化形态,是一部生动的乡土教材,培植了培田人对乡土的眷恋之情,奠定了培田人心灵的“根基”。

追溯培田吴氏的家族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只有那些不断开拓进取,追随时代发展潮流的吴氏族人,才可以在培田安居乐业,传育后代。他们的生活智慧,就是既不依赖于土地,也不离弃乡土。他们以家族为依托,诸业并举,多种经营,最大程度地汲取外部资源,再回到家乡求田问舍,建设理想的家园。

族规主要涉及公共财产管理、社区环境保护和族内礼仪交往。

培田吴氏为了发展公益事业,还建立了各种慈善机构和社团组织。。这些慈善机构和社团组织,主要是由吴氏商人和士绅捐资创建的,在家族内部既相对独立,又与家族组织密切合作,构成了家族自治的有机组成部分。

清光绪年间成立的培田公益社,是由吴氏士绅和家族组织联合组成的新式社团。创建这一社团的目的,是试图趁清政府推行“新政”之机,把家族自治纳入地方自治的新体制之中。

在培田从家族自治演变为地方自治之后,家族组织仍是地方自治的主体,而士绅阶层只是家族组织的代言人。

培田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郑振满

郑振满

郑振满:1955年生,福建仙游人。198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89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闽台社会文化史、历史人类学、民间历史文献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张侃:浙江温州人,1972年2月出生,历史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李玉祥:1962年8月出生,江苏南京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视觉艺术硕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为自由撰稿人。出版有《老房子》系列图集。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展出刊载。

郑振满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