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理

作者:刘小枫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0

顾文姬评分

5

5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理内容简介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冷嘲以及孤傲理性使人的心智和情怀被束缚在人的自伤经验之中,使人的精神语境变得非常贫乏。……信仰就是毫无所惧地持有对生活的信赖感,就是在挚爱与希望受到现实的否定时仍旧持重挚爱与希望。

基督信仰最为卓绝地体现于在不幸和受辱中对生命和生活说出含泪的肯定,在困境和孤苦中对挚爱与希望说出含泪的肯定。这是一种神圣的精神质素。有一个常用的普通的副词可以表达这种素质:尽管如此。我被抛入了深渊、我承受着重负、我的爱遭到了凌辱、我的生命受到强权的威胁、我的存在受到伤害……尽管如此,我的生命属于爱、正义和希望。

一位必须让人去证明其自身的存在的上帝,最终不过是一个说不上有神性的上帝,对这种上帝存在的证明其结果与渎神没有二致。

十字架上的真在此世界的牺牲,不是让人逃避现世或逆来顺受。上帝之子惨死在十字架上,作为神圣的审判和爱的终极肯定,不仅要促使个体深切理解社会的悲哀和世界的痛苦,也是在促使个体参与反抗社会的不义和邪恶的斗争。从政治的角度将,基督信仰不是要人从涕泪之谷超升到想像中的天国福乐中去,而是参与上帝解救此世的事业。

"无辜"和"不幸"都是价值谓词,如果没有突入自然事实和历史事实的神圣位临者,受苦和不幸就仍是一个存在事实,"无辜"和"不幸"的描述是没有意义和份量的。

但是,由于道家思想并没有提供出一种终极正义和神圣之爱的景观,这种态度也就在自身范围内有了合理性,尽管由此而来,对社会的不义、邪恶和这个世界所经受的生活失序的理解,在道家思想中受到根本上的限制。默认不义和邪恶便成为个体的现世的态度。

人的本质基于在世,这句话也不包含任何足以决定:人在神学形而上学的意义之下是不是一个只是此岸的东西,或者人是不是一个彼岸的东西。

就一场灾难而言,事后清醒无济于事,重要的是,在一开始就保持清醒。 当整个世界早就走上了歧路,把不折不扣的谎言当作真实,并要求别人也同样地说谎的时候,你们怎么能弄得清真假呢?人们被谎言欺骗以后,就再也不相信竟然还有真实的、珍贵的和值得信靠的东西。从此,一种极端的否定论和怀疑主义的态度应运而生,侵入人的骨髓,这种态度除了自我的存在的虚空外,什么都不相信,什么都加以拒斥。

人与历史的关系与人与自然的关系截然不同,人观察自然时只是在知觉摆在这里或那里的一个与他可以划清边界的对象,反之,人回视历史就必使自己成为历史之一部分。因此,人不可能像观察自然那样去客观的对待历史,而只会是带着自身的问题去询问历史,历史本身也只会对带有问题的询问着开启自身。

人是有条件的存在,人具有各种依赖性,人的本性是一种非常有限、非常有条件的生物,正因为如此,人才需要伦理学为自己设置一种无条件的应该。 绝望即罪。

自本世纪初,“重估尼采的大师不乏其人。在世纪初有罗斯的舍斯托夫,在世纪中有日耳曼的海格尔,在当今,则有法兰西的德娄。然而,无论这些“重估的结论如何,不发现尼采绝非蒂纳鼓吹的“噍一者;不仅罗斯有他们的“尼采一而且不止一位,法兰西有他的“尼采,就连中国也有“尼采。相反,不在日耳曼还是法兰西,或者在中国,则没有他们舍斯托夫,在俄罗斯、法兰西或中国,也没有他们的海尔……看来,尼采不过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声调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理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