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洪荒
告别洪荒内容简介
《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变》一书所展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宏观的和长程的文化视野。它对人类各大文明体系发生、发展的嬗变机制的说明,尤其是关于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冲突、融合及其所导致的“文化杂交”结果的思想,构成了我未来的文化学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日后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理论基石。本书是一部从宏观和动态角度探讨人类文明演化历程及其动因的学术著作。它从对“文明”概念的辨析入手,清晰地展现了人类各大文明体系发生、发展与形态嬗变的基本脉络,在时间坐标上揭示了亲体——子体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变机制,在空间坐标上展示了各大文明体系之间、以及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动态关系,创立了“文化杂交”理论的基本框架。本书内容广博、气势磅礴,堪称文化史研究的精品。
热门摘录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克罗齐经说过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他的意思是说,一切历史部是当代人思想中的历史,每一代人都只能根据他们自己特定的生存条件来解释以往的历史。但是我认为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即一切当代史,只当人们对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时,才是四解的。
为了说明当前世界的文化格局和展望未来世界的变化趋势,我们不不把眼光投向过去,追潮一下四大文明体系一一西方基督教文明、伊教文明、佛教一印度教文明、中国儒家文明一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历要化过程。这四大文明体系在过去的数千年间成为世界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色,而且在未来世界中还将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
首先来看看人类的第一代文明,即所谓“亲体文明”的情况。根据现今发掘出的考古资料,人类最初的几个文明都从西到东地分布在一条狭长的纬度带内,具体地说,就是在北回归线到北纬35度这十多个纬度之间。
这些亲体文明分别是(从西向东排列):克里特文明、埃及文明、美索磁米亚文明、印度哈拉巴文明和中国夏商周文明。
文化是一套价值观念;文化是习得的行为规范;文化是一种结构符号;文化是人类的生物本性;文化是一种社会机体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富的总和,以及其他各种纷纭不一的说法。
1992年,我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作为“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从书”之一,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中,我把中西文化的根本分野概括为协调的现实精神与超越的浪漫精神的对立,这两种迴然而异的文化基本精神在作为文化原型的中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即以朦胧的和粗糙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漫长的中西文化演进过程中分別积淀为伦理意识与宗教意识,并决定和塑造着中西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和中西社会的基本面貌。
《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一书所展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宏观的和长程的文化视野。它对人类各大文明体系发生、发展和嬗变机制的说明,尤其是关于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冲突、融合及其所导致的“文化杂交”结果的思想,构成了我未来的文化学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日后的进一步拓展定了理论基石。
游牧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它的成员们长期过着一种淳朴而粗陋的半原始生活。游徙不定的生活方式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发生,因此一直到15、16世纪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大规模入侵浪潮最终平息时,从游牧世界自身中并能独立地生长出文明体系。它的文明化历程始终是以一种“入赘”的方式而实现的,即剽悍的游牧民族在入侵农耕世界的过程中反过来被后者的文明生活方式所征服和同化。
我们要想了解世界的今天,首先必须了解世界的昨天。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克罗齐曾说过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他的意思是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人思想中的历史,每一代人都只能根据他们自己特定的生存条件来解释以往的历史。但是我认为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即一切当代史,只有当人们对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时,才是可以理解的。
告别洪荒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