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小说林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35

顾文姬评分

5

24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悠游小说林内容简介

本書是艾柯在哈佛大學「諾頓講座」的演講集結而成(卡爾維諾的《給下一輪太平盛事的備忘錄》也是「諾頓講座」的演講集)。艾柯以符號學者、小說家的身份與讀者分享他身為讀者的私密心得,風趣一如《帶著鮭魚去旅行,淵博直追《玫瑰的名字》與《傅科擺》。蓄著落腮鬍的艾柯宛若在目前,透過厚厚的鏡片,慧黠、甚至不懷好意地看著讀者陶醉、崇拜、發笑、疑惑、發怒的模樣。

艾柯用意不在賣弄理論名詞,他只想讓讀者曉得,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那條線,或許根本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真作假時假亦真」,這座茂密的虛構森林,也或許比真實世界還要真實。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圣奥古斯丁作为一个细致的文本读者,奇怪于《圣经》为何用了如此多篇幅描绘琐事,比如服饰、建筑、香水、珠宝。难道上帝,《圣经》的启示者,也会浪费如此多的时间沉溺于世俗的诗句中?显然不是。如果文本当中确实存在一些突然放慢速度的片段,是因为《圣经》试图让我们明白,我们应该用转喻或象征的方式去理解与解释它

不要对我说19世纪的作家不知道电影技巧,恰相反,是电影导演们借用了文字技巧。 我看廉价小说,是想逃避一下真实的生活……但我错了……普鲁斯特是对的:通俗的音乐比安魂弥撒更能表现生活。伟大的艺术……只让我们看到那些艺术家所期待的世界。而廉价小说,假装开着玩笑,实际上却展现了真正的生活——或至少是世界可能成为的样子。

经验读者能以各种方式阅读书籍,没有固定的法则指示他们如何阅读,因为他们常将文本作为安放自我情感的容器,这情感或许来自文本以外的世界,或许经由文本偶然引发。

设想你到林中散步,如果不是迫于摆脱大灰狼或공魔非得快速离开,那么流连漫步是很美的,欣赏阳光在林叶间跳跃,投影在沼泽地上,査看灌木丛底下生长的青苔、蘑菇和植物。流连漫步并不是浪费时间,就像人在做决定之前,常会驻足思索。

虛構故事之所以吸引我們的道理就淺顯易明了,它允許我們自由自在地運用官能想像這個世界,重建過往經驗。虛構故事具有和遊戲一樣的功能,孩童玩耍時學習到生活,因為他們辦家家酒模仿並扮成成人,成人則是透過虛構故事,訓練自己組織過去和現在經驗的能力。

任何叙事性的小说都命中注定必须简练敏捷,因为,在塑造一个包含万物的世界的同时,小说并不能面面俱到。小说只能对此提供暗示,再要求读者取弥补以系列文本没有填满的小缝隙。

我问我自己——“根据对人类的普遍了解,在一切忧郁的主题当中,什么是最最忧郁的呢?”“死亡”——再明显不过的答案了。“那么,什么时候是这最为忧郁的主题最最诗意的呢?”我之前已经详细解释过,答案,现在也一目了然——“当它成为美的最亲密的盟友的时候。”

由此,要理解为何小说吸引我们就不难了。它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支配自己能力的机会,让我们观察世界,重建过去。小说与游戏有同样的功能。在玩乐中,孩子学会生活,因为他们模拟了长大后会遇到的情况。而通过小说,我们成年人锻炼了自己整理过去与现在的能力。

19世纪意大利文学的杰作是亚利桑多·曼佐尼的《约婚夫妇》。几乎所有意大利人都讨厌它,因为他们被迫在学校里念这部小说。

这个40年反复阅读 同一文本的经历,让我相信 那些 宣称 a.论述文本 b.细化文本 c.肢解文本 会杀死文本风韵的人 有多愚蠢。。。

对于 伊瑟尔而言, 读者“实际上 使文本展现了 更多钟 可供选择的连接方式。 这些连接 是读者的思维 把 文本 当作原材料 进行加工 所得到的作品”

帕奥拉@普里阿狄评论: “伊瑟尔的现象学视角 赋予了 读者 一种对文本的特权, 这种特权曾被当作是 文本自己的特权, 也就是 确立一种能够决定文本意义的 观点。。。 而艾柯的《模范读者》 则: 1.不仅把读者 是为文本的互动者 和 合作者,还在一定程度上认为 2.读者生来就是 连接文本的肌腱。。。“

意大利 是 为数不多的 允许观众在任何时间 进入影院, 并且可以坐在那里,等着从头再看一遍的国家之一。。。 这是个很好的传统,因为 电影 和 生活 是很类似的。。。

旅行/阅读但丁诗歌 不过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迂回, 期间我们遇到几百个角色, 我们总是想跳过几段,让情节发展得更快一点, 但在一次次的跳过当中 我们总是感到诗人在试图放慢速度, 有时 我们甚至想回头 等他赶上来。。。 而这一切 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 到达那个但丁知道 他无法充分表达一些东西的时刻—— 在那一刻 语言被征服了,被甩开了—— 而记忆在困境里投降。。。

小说丛林散步 和 儿童游戏 功能相同。。。 阅读一个故事 意味着 玩一个 赋予 现实世界里发生过的、正发生的或者将发生的无穷的事情 一些 意义与感受的游戏。。。 通过阅读叙事,我们逃避着面对的世界 说真话时的焦虑。。。 这就是叙事 的宽慰作用——人为什么讲故事,为什么从时间的最开端就开始讲故事。。。 这也是 神话的至高作用——给混乱的人类经验一个形态,一种形式。。。

1.经验 2.信任 我们接受现实世界表现的方式 与 我们接受虚拟小说世界的方式 没什么不同, 区别只在于 信任的程度。。。 但是 信任 的原因 却难以说清。。。

A.从认识论角度 实在不能肯定/极端怀疑论者 B.俄国人 没有反对 他们有能力、有理由证明 却没有反驳,没有指称造假 ——我们相信俄国人 所以 我们相信美国人登上月球。。。

总的来说,每一种文本都是一台需要读者手工操作的懒洋洋的机器。如果哪一部小说说出了所有读者想读的部分,可怕的问题就会出现——它将会没完没了。 就像我打电话告诉你我会上高速公路,并在一小时内到你那里,你并不希望听到我再告诉你,我会开着车上高速公路 一样。

根据犹太-基督教的神话传统,亚当命名了所有生物和事物。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找那种完美的语言(这也将是我下本书的主题),试图重建那种亚当根据飞禽走兽的天性来为他们命名的完美语言。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亚当发明了一种记名法——也就是一张严格的命名表——由事物天生的性质决定它的名字,这样他就能给马、苹果或者橡树贴上“真正”的标签。17世纪的时候,弗朗西斯•路德维克提出,最原始的名字不是给物质的名字,而是给动作的名字。(P137)

一个国王生了病,医生对他说:“王,你想要痊愈,就必须得到一根食人妖的羽毛。这很不容易,因为食人妖逢人便咬,从不留活口。” 国王传话给手下每一个人,但没有一个人肯接下这个任务。他随后问了他最忠心耿耿、胆量过人的随从。 随从答应了国王,他被带到一条路上,然后被告知,在一座山顶上有七个洞穴,食人妖就住在其中一个里。

我想给你们看一个史诗格局的慢笔叙事的例子,过程长达数百页, 只为了让我们准备好迎接那无穷喜乐的一刻,不像色情电影的快感很快就消退于无形。我指的是但丁的《神曲》。我们说到但丁,就得思考甚至认真试着成为他的模范读者—一个中世纪的读者,坚信一个人在世上的朝圣之旅,会在亲睹上帝容颜的那一刻达到至喜至乐的境界。

任何叙事性的小说都必须是而且注定是快速的,因为建构一个由无数事件与人物组成的世界,无法巨细靡遗,面面俱到。小说只能提供暗示,然后由读者自行去填满所有的缝隙。

容我引述博尔赫斯(另一位在这个领域常被提及,并且二十五年前来此作过讲座的灵魂)的一个妙譬譬:森林是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即使林中没有已被人踩出来的明显小径,每个人仍能追循自己的路径,决定在某棵树前左转或右转,而且在遇见每棵树时都会做出选择。

普鲁斯特曾以三十页的篇幅描写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情形,但他非常推崇福楼拜《情感教育》的结尾,说其中最妙的不是任何一句话,而是留白。 > 他行走天涯。 他逐渐了解了汽船的忧郁,在帐篷中清冷地醒过来的滋味,地景与废墟的单调,友谊离他而去的苦涩。 他回到了家乡。 他进入社交圈圈,与其他女人交往,但记忆犹新的初恋使这些恋情索然无味,此外,狂烈的欲望和花朵般绽放的感覚都消失了。

我们步入小说林的时候,就与作者立下了一个虚构约定。我们也准备接受比如狼会开口说话这种事。

孩子们玩玩偶、玩具马或风筝,目的是熟悉大世界的自然法则和未来有一天他们也会从事的行为。同样的,阅读小说也意味着玩一场游戏,通过游戏我们为现实世界中发生过的、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无穷的事物赋予了一层意义。通过阅读叙事文章,我们避开了对这个世界说真话时会袭上心头的焦虑。

我们相信,就现实世界而言,真实是最重要的衡量基准,但对于小说所描述的世界,我们则倾向于以信任的态度接受其所述。然而,即便在现实世界里,信任的原则和真实的原则也同等重要。

我们与整个世界之间的感知关系能够存在,是因为我们相信先前的故事。如果不知道一棵树要历经漫长的生长过程,而非一夜之间枝繁叶茂(因为我们听别人这样说过),我们就无法充分了解这棵树。这种确定性是我们“理解”的一部分,理解一棵树之所以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朵花。我们接受祖先传下来的故事,将之视为事实,虽然如今我们把他们叫做科学家。

由此,虚构故事何以吸引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它给了我们自由自在地运用自己官能的机会,让我们想象这个世界,重建过往。小说和游戏具有一样的功能。孩童在玩耍中学习如何生活,因为他们在模拟长大后会遇到的情况。而通过小说,成年人锻炼了自己整理过去和现在经验的能力。

我们既然已经看到虚构故事侵入生活对历史的影响,那又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我不能说漫步小说之林是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所有悲剧的灵丹妙药,但这些漫步会让人们了解虚构故事塑造生活的机制。其产生的结果,有时候赏心悦目,比如去贝克街朝圣心仪的书中人物,但另一些时候,生活被转化成了噩梦而不是美梦。思考读者与故事、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助于我们建立起一种治疗模式来对抗沉睡的理性,正是它释放出恶魔鬼怪。

悠游小说林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