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内容简介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戏剧家、小说家、童话家和诗人,英国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者之一。他写出了维多利亚时期最好的英国舞台剧,如《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的丈夫》等。他的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则是一部探讨美与心灵之间关系的重要作品。他创作的童话虽然数量不多,却使他跻身于世界最优秀童话家之列。他的诗充满了隐喻,形象丰富,音律优美,堪称最美的英语作品之一。王尔德的作品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反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让更多的人为之叹服,为之沉醉。 王尔德的私生活同样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他以放荡不羁、奇装异服闻名,而他的性取向更为人所津津乐道。他蔑视伦理道德、艺术至上的主张不可避免地激怒了正统的上流社会,终于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与同性密友道格拉斯的父亲——昆斯伯里侯爵对簿公堂,尽管他为自己所做的辩护感动了许多人,但他还是没能逃脱被审判的命运,锒铛入狱。两年监狱生活之后,他避人耳目,悄悄来到巴黎,在贫病交加中度过自己最后的岁月,辞世时年仅46岁。《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奥斯卡·王尔德别传》正是用王尔德一生最后三个月的日记的方式,再现了他人生最后的不为人知的阶段。 本书拟为王尔德自1900年8月9日到1900年11月30日之间的日记,以王尔德自己的口吻,描绘了王尔德最后的生活,回顾他的跌宕起伏、毁誉参半的一生。在这三个月的“伪日记”中,作者彼得·阿克罗伊德以罕见的精巧方式,串起了王尔德的一生——少年时代、全盛时期、巨大成就和道德的深渊,仿佛他成为奥斯卡·王尔德,与之一起挥洒天才,享受荣耀,涉足险恶和遭世人唾弃,然后在贫病中冷静地回顾自己的一生;又时而跳出那个时代,站在后人的角度评价这个才子。 无疑,这是一个绝妙的构思。每一个喜欢王尔德的人,恐怕都想知道他在最后的岁月里到底在干什么,在想什么?都希望能够亲身体验他唯美的危险的生活,用某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机智、对他的才华的敬仰。然而这个题材不仅需要传记作家的严谨,还需要有王尔德式的渊博和机智。仿作如果没有自己的灵魂,就只能成为空洞的回音。 英国《暂停》杂志评论道:“王尔德若是在天有灵,肯定希望这本书是他自己写的。”有些赞美过度,但是在追随王尔德的道路上,彼得·阿克罗伊德确实比其他人走得更远,也许也更加成功。 “这些英国人要是没话可说,就摆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要
热门摘录
我受过伤,对生活感到了害怕,所以我不停的奔逃,上气不接下气,双脚鲜血淋漓——只是为了奔向艺术和美。艺术和美的圣殿就是我的避难所。
14页:世人总是对自己的悲剧而笑:这是他们承受悲剧的唯一方式。
15页:巴尔扎克的小说中有一段对诗人作了如下描述:“他们似乎一无是处,不过一旦他们知道如何描写人,他们就可以驾驭人。”
47页:所有悲剧的教训均在于悲剧主角的恣意妄为:就是看到厄运当头,他还会心甘情愿的迎着上。
77页:生活的混沌无形让我非常害怕——它带着与生俱来的混沌印记,就好像美玉宝石上的斑痕。所以我双手接住了这无形,将其化作故事和警句,后来又将其转化为机智的戏剧。我把谈话变成了艺术,把个性变成了象征;只有这一切才使我勇于面对从四处袭来,要将我吞噬的空虚和黑暗。而现在,这空虚和黑暗又来和我长厢厮守了:多怪啊,一个人到头来还要承受他最为担忧的命运
83页:一旦我把自己的思想和态度以某种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就对它们感到厌烦了。
110页:帕拉切尔苏斯的警句:“倘能为本我,何需为他人?”
125页:“若有泪水,若要蹙眉,切莫聚首/依旧去划,划你自己的一叶扁舟”
138页:最浪费钱的办法是把它存起来。
165页:爱和智力只属于受到过生活伤害的人。
167页:羞耻是一种奇怪的东西:一遇到更强烈的情感,它就无济于事了。我无法罢休:我想要最好的东西,但我在寻找最差的。
168页:文明的基础乃是快乐。
170页:我是两个人——一个我在体验着极度快乐,另一个用疲惫的眼睛在观看。
176页:男人能完全平等的共同生活,把对方作为自己的灵魂写照。男人和女人却永远无法和平共处——他们要不互相毁灭,要不就让对方乏味,后一种情形更糟糕。
180页:我就像耶稣一样,听者越是信奉,我所行的奇迹就越灵验。
184页:我喜欢他们,因为他们危险——仅此而已。
256页:我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我对此毫不怀疑,正如我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剧。 圣方济各那样的艺术作风对我毫无吸引力:他们的童贞是太监的童贞,他们的孤独是完全被人看穿的孤独。
278页:我只看到美。没有美,世界上会一无所有,美比善更好。我想捕捉美,但是就在这种尝试中我比别人堕落得更厉害。
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