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

作者:Naomi Klein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53

顾文姬评分

暂无评分

破窗内容简介

「一本完整、user-friendly的手冊,探討九○年代的超級品牌對於文化、工作與消費者選擇權的負面影響。」──《村聲》雜誌窗,是兩個空間的介面,象徵了光明與希望;然而,窗也隱含了篩選與阻隔,它切割了風景,也可以阻絕聲音、溫度與光線。鮮少人注意,窗只提供一角風景,其餘都隱而不現。一如人們談到「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就視之為經濟成長的良方,甚至具有馴服極權政體的效力。但是,娜歐蜜.克萊恩卻看到這個願景底下的巨大陰影:企業透過國際化、民營化所創造出亮麗數字,背後是大幅裁員、產業外移、毒害環境、剝削勞工。鉅額貿易的成果只流入少數人的口袋,讓投資者更有能力收買政客、主導政策法令、瓜分公領域,迫使政府縮減醫療、社福、教育、基礎建設開支,讓更多人失業、失學、流離,負擔不起住屋、就醫,而有錢人卻得到更多的免稅措施、更能保護他們的法律、更優質的生活環境。而歐美民主國家挾著資金、技術優勢,「綁架」WTO、IMF、世界銀行,濫用智慧財產權的大刀,創造了只對揮得動全球化大旗的玩家有利的「單邊貿易主義」。這,才是全球化神話的真相。大多數人魅惑於全球化櫥窗的華美亮麗;但,現在是打破櫥窗的時候了!本書榮獲◎加拿大國家商業書獎◎法國調解獎(Prix Mediations)◎2003年《中國時報》開卷版翻譯類十大好書作者簡介娜歐蜜•克萊恩 Naomi Klein1970 年生於加拿大蒙特婁,文章常見於美國的《國家》(The Nation)、《新政治家》(The New Statesman)、《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女士雜誌》(Ms. Magazine),加拿大《環球郵電》(The Globe and Mail)與英國《衛報》(Guardian)等媒體。2000年出版反思品牌文化、關照全球化黑暗面的《NO LOGO》,引起廣泛迴響,共譯成25種語文發行全球。目前亦經常擔任媒體評論者與英美大學客座教授。譯者簡介 林淑媛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語言學碩士。旅居美國十餘年,現居華盛頓特區。

登录查看更多

破窗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Naomi Klein

Naomi Klein

時尚/LV;運動/Nike;電腦/IBM……,眼下我們生存的時代,品牌形象代表一切,連小學生也懂得要用名牌。要表現自己的專業、品味、社經地位,就要消費特定的產品,不管你是否真喜歡其品質。獲得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就等於獲利的保證,於是新創的品牌虎視眈眈,欲取市場第一品牌之位而代之。至於沒有顯赫招牌的產品,往往價美物廉還是乏人問津。知名品牌挾著雄厚的資本、強勢的行銷能力、全球運籌(global logistics)的經營觀念,令其產品席捲全世界。一種產品行銷全球,創造了後現代的國際風格,統一了世人的消費觀,卻斲傷了異文化的豐富性。全球性的公司聲稱要支持文化的多樣性,其實他們所謂的「多元文化主義」只是生產更多的產品,讓消費者有較多的購買選擇。而在知名品牌風光行銷全球的背後,是許多不為人注意的勞工。他們其中的大多數人無法分享公司的鉅額利潤。當某位大老闆被問到,他付出的薪水是否足以讓員工「維持生活」時,他答道:「這想法聽起來很好,但沒考慮到商業世界的現實狀況。」這些員工只能慶幸自己不是第三世界裡被剝削的女工,做一雙天價的Nike球鞋或一件時尚必須的產品只能賺到幾毛錢。事實是,消費文化全球化所裨益的對象,侷限在資本家、中心國家,卻造成社會與社會間經濟實力的落差日漸加大,更使得文化的創造力漸趨枯竭。所幸,反動之勢已逐漸醞釀。人們注意到工廠裡被剝削的勞工,也擔憂非主流文化正逐漸消失,因而積極採取反制行動。全球化浪潮在二十世紀末淹沒世界,勢不可擋,但反全球化的能量在新世紀初正蓄勢反撲。本書作者Naomi Klein被《泰晤士報》譽為「可能是三十五歲以下對世界最據影響力的人士」,她在《No Logo》一書中剖析知名品牌如何征服世界,對此現象提出深刻反思,也分析反全球化的風潮將如何反撲。本書在國外廣受書評家與讀者好評,為身陷品牌意識泥淖的現代人不容錯過的好書。

Naomi Klein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