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琴抄

作者:谷崎润一郎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9

顾文姬评分

5

40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春琴抄内容简介

◎曾為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日本最重要作家之一。◎《春琴抄》亦為其優雅特質之著名經典小說。◎作品在日本屢獲文化賞、藝術大賞,並獲頒文化勳章及被選為第一位獲得全美藝術院榮譽會員的日本作家。◎十月份誠品好讀選書。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日本最重要作家之一的谷崎潤一郎,生於一八八六年,代表作包括翻譯《源氏物語》及長篇小說《細雪》等,《春琴抄》亦為其優雅特質之著名經典小說。本書敘述一位美麗三絃琴老師「春琴」,為大阪道修街藥商掌上明珠,從小倍受呵護,九歲時因眼疾失明,從此發奮學習三絃琴,在「春松檢校」的學生中,沒有人琴藝比她更傑出。「佐助」比春琴大四歲,是為春琴引路的僕人,不久也接受春琴為他教導三絃琴的啟蒙課程,她的教學非常嚴格,但佐助從未因此而中斷學琴之心。春琴父母覺得佐助是她最好的適婚人選,但春琴並不同意,難以跨越的主從隔閡關係使春琴與佐助間的強烈愛慾,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微妙和複雜面向。從潛意識中已經暗暗愛慕又尊敬春琴的佐助看來,以為自己若能和春琴一樣置身於同樣的黑暗世界,進入同樣的藝術之道,將感到無上的幸福。對佐助而言,春琴雖然盲目卻是擁有罕見明眸的女人。正因盲目,更閃爍著永遠的美麗光輝。佐助對春琴的心,名副其實已經捨棄自我,滿溢著愛情與敬畏,是其他任何的存在都不容許侵入的──透過谷崎潤一郎充滿美感的絕色之筆,並由此展開一場細膩而古緻的曲折愛情故事。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佐助便摸索着走进里间,叩拜在春琴面前说:“师博,我成了盲人了。一辈子不会看到师傅的脸了。”春琴只问了一句:“佐助,这是真的吗?”便陷入长时间的沉思。这几分钟的沉默,乃是佐助这一辈子绝无仅有的愉快时刻。

佐藤春夫①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聋者象蠢人,盲者象贤人。”因为聋者想听清别人说的话,会颦眉挤眼,张口结舌,时而俯首,时而仰脸,其态蠢然。而盲者危坐,默然低首,一副冥思苦索的神情,俨然是个深思熟虑者。这种讲法能否普遍适用于一般场合,当然不得而知。但我觉得,至少可以这样说:由于佛和菩萨的眼——即所谓“慈眼视众生”的慈眼——乃是半开半闭的,所以人们已经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觉得闭着的眼睛要比睁着的眼睛慈悲和可敬,有时还会令人感到可畏。

而在出现一些责难他过分偏爱春琴的讲法时,他就说:“胡说八道。为人师者,应该是要求严格才是真正的爱护学生。我没有责骂过春琴这个孩子,正说明我对她还不够关怀。这孩子在技艺上很有天赋,领会得又快又准确,即使我不去管她,她也能达到所要求的水平。如若认认真真地加以指点,她将会脱颖而出,令人生畏。这就可能使你们这些专职学艺者感到棘手了。我是想:‘何必如此教诲一个养尊处优的富人家姑娘,应当竭力使禀性迟钝者得以自立……’你们却是多么不明事理啊!”

由此可见春琴的执拗和任性了。不过,她在佐助面前是表现得特别厉害,对其他的仆人却不是如此的。因为春琴本来已养成这种性格,再加上佐助百依百顺的做法,这就使她的这一性格在佐助面前变得无以复加了。春琴之所以觉得佐助最好使唤,也就是这个道理。而佐助呢,他并不以此为苦事,反而感到乐在其中。他大概把她那有意刁难人的做法,视作一种亲昵的行为,并认为这是一种宠幸自己的表现了吧。

春琴在挥霍钱财上,也是极端利己的,一旦挥霍掉一笔钱财,一定要在别的什么地方补回来。结果,往往就在众仆人头上刮回来。在家中,就她一个人过着达官贵人那样的生活,自佐助以下,所有的仆人都被迫过着极度节险,以至近于寒酸相的日子。对于每天的米饭的消耗量,她也要论多论少,所以众仆人连饭都吃不饱。大家在背后埋怨道:“师傅尝谓:黄莺和百灵鸟也比你们这些人忠义呢!看来鸟儿对师傅忠义,当是合情合理的事,因为相比之下,师傅对待鸟儿远远胜过对待我们呀。”

既然春琴是一个未婚、漂亮的富家小姐,出现这种情况实不足为奇。据说春琴之苛待门徒,也是一种击溃半带戏弄性质的不怀好意者的手段。想不到这反而使她成了红人,真令人啼笑皆非。要是大胆怀疑一下,也许在那些想借此手艺吃饭而认认真真前来求师的门徒中,会有人觉得受美丽的盲人女师傅鞭笞确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他们感到这比学艺本身更富有吸引力。这种现象,恐怕不会绝对没有吧。其中会有一些人是让·雅克·卢梭①吧。

别人总觉得“啊,这样能行吗”,但他俩犹如沉浸在这种费事的享乐中似的,不言不语地品味着纤细入微的爱情。 看来,盲人男女相爱而沉浸在触觉世界的那种欢乐,远非常人所能想象的。佐助为了伺候春琴,不借献身。春琴也怡然欣然地接受这种伺候,相互之间乐此不疲,所以没什么可令人惊讶的。

春琴生前一弹奏此曲,那天鼓也会欢欣地放声高鸣,要与弦音比个上下。也许天鼓听到此曲,就思及故乡的溪谷,就恋及寥廓天地间的阳光了吧。而佐助弹着《春莺啭》时,他的心神会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他已习惯以触觉世界为媒介来注视主观世界里的春琴。难道他是在以听觉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吗?一个人只要不失去记忆,是能够在梦里会见故人的。但是象佐助这种在对方活着时也只好去梦里相会的情况,恐伯很难指出他的死别的界线究竟在哪里吧。

看来,他在二十一年的鳏居生活里,已经造就出一个与活着时的春琴迥然不同的春琴的形象,而且这形象是日益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了。据说天龙寺的峨山和尚①知悉佐助自行刺瞎双眼的事后,对佐助这种能在转瞬之间分清内外而使丑的转化成美的禅机,激赏不已,赞道:“是庶几可谓达人之为。”未知诸读者君子,尚能首肯乎?

这时春琴说道:“行了,不用你煨了,我让你用胸膛煨,没叫你用脸煨哪。不论是不是瞎子,谁的脚板底也不长眼睛。你为什么要干欺骗人的勾当呢!你大概是牙齿痛吧,这从你白天的表现就大致估计得出来,而且,你的右脸颊与左颊的温度既不一样,高度也不相同,我的脚底都能清清楚楚地感觉到呢!若是如此苦痛,就该老老实实地讲出来,我这个人并不是不知怜恤用人的人。但是你一味标榜自己忠心耿耿,却把主人的身体作为冰镇牙齿的工具,你真是狗胆包天!人面兽心!”

然而,如今佐助弹奏《春莺啭》,他的心魂将会飞往何处呢?他已经习惯于通过触觉这个媒介凝视意象中的春琴,难道他要以听觉来弥补这个缺陷吗?人只要没有失去记忆,就能够在梦中与故人相见。但是对于一直只能在梦中见到活着的人的佐助来说,也许无法指出永诀的明确时刻。

据说她本人也认为自己的天份是在舞艺方面,她常常感慨系之地对检校说:“有人赞扬我在古筝和三味线方面有天赋,这是不了解我这个人哪。我要是眼睛不瞎,绝对不会潜心于丝竹之道的。”这话有颇自负的一面,使人觉得“并不是拿手的丝竹之道尚且如此,那末……”,管窥蠡测,由此得见她骄矜的一般表现。不过,这些话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检校加工过了。至少,检校似乎难逃这样的干系——他听了春琴一时随心所欲的感喟,觉得正中下怀,便铭记在心,并赋予其表现春琴伟大的重要使命。

而今,煤烟已熏得再不见葱翠草木,高大的树木皆是枯枝败叶,积满尘土,好不煞风景。当初修建这些墓地时,想必是苍松翠柏,满目苍郁吧?即使是现在,作为市内的墓地,这一带也属于最幽静,视野最开阔之地。因奇妙因缘而相伴一生的师徒二人长眠于此,府瞰着暮霭下屹立着无数高楼大厦的东洋最大的工业都市。然而,大阪已今非昔比,检校在世时的模样早已无可寻觅。唯有这两块墓碑,仿佛仍在相互诉说着师徒间的深厚情缘。

《春琴传》接下来记述:“因而双亲视春琴如掌上明珠,唯宠此女,其余五兄妹不能及。春琴九岁时,不幸患眼疾,不几日,双目完全失明,双亲悲痛万分。其母怜惜爱女遭此不幸而怨天尤人,一时如癫若狂。春琴从此断弃习舞之念,专心学习古筝,三弦琴,发奋钻研丝竹之道。”至于春琴患的是何种眼疾,书中未说明。传记中的记载仅止于此,但检校后来曾对人说过这样一番话:“正所谓树大招风!只因师傅才艺容貌出类拔萃,一生之中竟两度遭人忌恨,师傅如此命运多坎,完全是这两次灾难造成的。”

在长达二十一年的孤独岁月中,佐助在自己心中塑造出一个与生前的春琴截然不同的形象,这样的春琴,多年后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据说天龙寺的峩山和尚听到佐助刺瞎自己双眼一事后,赞赏他转瞬之间断绝内外、化丑为美之禅机,并说道:“近乎达人之所为也!”不知读者,能否认同?

大体算是一个模范的企业职员-勤俭朴实、认真诚实,平庸得近于痴呆,一天到晚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毫无怨言 其实不论对方长得多么漂亮,见一两次面,不可能相互了解彼此的性格脾气。'看那样子还可以'、'模样还不错',凭着一时的印象决定自己的终生伴侣,我不会干这样的蠢事。

"时间"的步履是何等的缓慢,即使是一分钟,也感觉无限漫长。六十次的一分钟才是一小时,一百二十次的一分钟才是两小时,假如等待三小时,我必须忍受秒针滴答滴答地转动一百八十圈百无聊赖、心神不定的“一分钟”!而且岂止一小时,也许是两小时、三小时,甚至是两天或三天,我觉得这等待的漫长和思念的煎熬肯定会使我发疯。

我失恋的时候,为了忘记过去,就拼命听音乐。

佐助答腔道:“哦,太感谢了。师傅的这一席话真叫我高兴非凡,其珍贵之处,远胜过我失去两眼的代价。歹徒本企图让师傅和我生活在悲苦、不幸之中,便让师傅吃这样的苦头。我虽不知此歹徒是何处来的,也不知其姓甚名谁,不过,此人若是想让师傅破相来为难我,我就不看嘛。只要我成了瞎子,师傅的这一灾难不就等于不曾有过啦?蓄意布下的奸计也就化成泡影,歹徒的阴谋一定无从得逞了。说真的,我不但没有什么不幸可言,反而觉得幸福极了。我想到那个卑劣的歹徒帮了个倒忙,给我先钻了空子,心里痛快极了。”

此乃人工之美而非天然之美。其风雅又何如寻春深谷,探花山野之际,忽闻野莺之越溪透霭之声哉。然则,余不以为然也。想彼野莺,仅以其一时一地之利,闻之方觉雅致。细辨其声,尚不足以言美矣。反之,名鸟而如“天鼓”者,闻其啁啾,虽足不出户,则悠闲之深壑幽趣,淙淙之清流潺湲,迷离之山樱叆叇,皆浮现于吾心眼心耳。繁花流霞,悉备于此声之中,令人几忘身在红尘万丈之都门也。

习惯于以触觉世界为媒介凝视观念中春琴的他,是否也凭借听觉来弥补那欠缺呢?人只要不失去记忆,就能够梦见故人,然而像佐助这样只能在梦中才能看到生前对象的人,什么时候是死别,恐怕都难以分清了。

在他(佐助)的视野里,只有过去的记忆的世界。如果春琴因为遭受再活而改变了性格(愿意跟他结婚),那这个人就不再是春琴了。他的脑海里,永远只有那个骄横傲慢的春琴。否则,现在他眼中春琴美丽的形象将受到破坏。如此说来,不想结婚的并非春琴,倒是佐助。 佐助是将现实中的春琴作为换起意象中的春琴的媒介,所以一直避免自己与她形成同等的关系,不仅严格遵守主仆之礼仪,而且比以前更加谦恭卑下地服侍她,尽心竭诚,努力使春琴尽快忘掉不幸(被开水毁容),恢复往日的自信。

(前略)以前のような深窓の佳人式箱入り娘はいなくなってしまったが現在でも市中に住んでいる子供たちは一般に体格が繊弱で顔の色なども概して青白い田舎育ちの少年少女とは皮膚の冴え方が違うよく言えば垢抜けがしているが悪く言えば病的である。 まして旧幕時代の豊かな町人の家に生まれ、非衛生的にな奥深い部屋に垂れ込めて育った娘たちの透き徹るような白さと青さと細さとはどれ程であったか田舎者の佐助少年の目にそれがいかばかり妖しく艶に映ったか。

据说春琴生前便确定了师徒的法名 ,此二块墓碑的位置及其相对配置等事项。据目测,春琴墓石碑高约六尺,检校墓石碑则不足四尺。两座坟墓并立于低矮的铺石坛上,春琴墓右侧栽有一棵青松,翠绿的枝叶宛如屋顶,伸展于石碑上方,检校之墓位于左侧二三尺之外为树枝所不及之处,好似俯首鞠躬,侍立一旁。目睹此景,我仿佛看到检校生前如影附形虔诚地侍奉琴师的情景。好似石碑有灵,双双沉浸在那种幸福之中。

“ 然而说句实心话,我如今这副模样,宁肯叫别人看了去,唯独不愿让你看见。”

佐助长春琴四岁,是十三岁时来鵙屋家做学徒的,也就是春琴九岁失明那年。因此佐助来到鵙屋家时,春琴已经永远闭上了她那双美丽的眼睛。佐助从未曾见过春琴的明亮眼眸,但他直到晚年也不曾抱憾,反而觉得无比幸福,因为如果看到过春琴失明前的模样,或许会觉得她失明后的相貌有缺憾吧。因此,在佐助眼里,春琴的容貌没有丝毫缺憾,从一开始就是完美的。

佐助毕竟已双目失明,闭合了看现实世界的眼睛,跃入了永劫不变的主观之境。他的视野里,只有过去的记忆。倘若春琴因遭灾而改变了性格,那么她就不再是春琴了。佐助的脑海里永远是那个骄傲的春琴。如果她改变了,那么他眼中烙印的美貌春琴形象便在顷刻间崩塌。由此推测,不想结婚的一方并非春琴,倒是佐助。对佐助来说,现实中的春琴乃是唤起他心目中那美好春琴的一种媒介,为此他尽力避免与春琴平起平坐。他不仅严守主仆之规,而且比以前更谦卑地竭尽全力伺候她,努力让春琴早日忘却不幸,恢复昔日的自信。

所谓自由选择,其实选择根本没有自由。

那些奇装异服不过是摆在屋子里的容器,以便我把娜奥密装进各种容器里欣赏,正如把一朵美丽的鲜花插在形形色色的花瓶里欣赏一样。

一旦恋上一个女人,不管她的话是真是假,听起来都觉得非常可爱。

春琴抄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谷崎润一郎

谷崎润一郎

作者[日]谷崎润一郎たにざきじゅんいちろう 1886—1965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大师。早期创作倾向颓废,追求强烈的刺激、自我虐待的快感。到中后期,作品回归日本古典与东方传统,文字间充满物哀之情与安静细腻的韵味。1964年,他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少数几位获此大奖提名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春琴抄》《细雪》《阴翳礼赞》《刈芦》《吉野葛》《痴人之爱》等。.译者陆求实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日本亚细亚大学,长期致力于日本文学研究与译介。译著有《人间失格》《虞美人草》《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新平家物语》《男人这东西》《流冰之旅》《东京湾景》等数十部。曾获日本第18届野间文艺翻译奖。

谷崎润一郎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