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
说谎内容简介
推薦:胡忠信、孫中興、黃越綏、楊子敬、黃富源1938年9月12日,一場歷史性的騙局揭開了序幕。這一天,德國總理希特勒和英國首相張伯倫首度會晤,進行和平談判。在這場國際矚目的會談之後,張伯倫寫信給妹妹:「…在希特勒的臉上,儘管我看到了冷酷與無情,但我的印象是,這個人會信守承諾。…」沒想到,他的判斷大錯特錯,希特勒秘密部署部隊,迅速攻佔了捷克。張伯倫為此黯然下臺,抑鬱以終。謊言跟人類的歷史一樣悠久。從政客巨賈到市井小民,從國家權力運作、商業機密到日常的爾虞我詐,謊言可說是無所不在、千變萬化。人為何會說謊?在什麼情況、什麼動機下說謊?謊言為何會穿幫?在謊言漫天橫行的時代,我們能否洞察謊言的迷障,捕捉說謊者無意之間露出的破綻訊息,成為眼睛雪亮的破謊專家?艾克曼博士是舉世聞名的心理學家,他從一九七○年代開始研究說謊的本質與破謊之道。起先,他要解決的是醫師的難題:當一位病患因自殺而住院,當他表示自己沒事了,醫師可以相信他嗎?他是真的想開了,或想要趕快出院以求自我了斷?這引發了人類在溝通上非常根本的問題:即使心緒極度不寧,一個人還能神色自若地說謊嗎?如果是,能不能從非口語行為上找到破綻,揭露言詞背後隱藏的心思?艾克曼博士以科學方法展開實驗,錄下人們在各種說謊情況下的肢體語言、動作、聲調及表情,進行大量而細膩的分析。不久之後,對謊言研究感興趣的團體紛紛找上門來:如何抓出間諜?衛兵如何識破恐怖份子的暗殺計劃?警官如何辨認嫌犯供詞的真假?在談判桌上如何洞悉對方的心思?…而自從《說謊》一書出版後,FBI、CIA、藥物管制局、美國機密局及陸海空軍訓練單位,更紛紛邀請艾克曼博士演講及擔任顧問,以學習更精確的抓謊之道。《說謊》一書中,艾克曼博士不但分析說謊者的心理和情緒反應,也談及被騙者的盲點和自欺心態;他說明測謊器的原理及限制,也討論抓謊能力的訓練成效。他更舉出喧騰一時的社會事件,如詹森總統的越戰謊言、尼克森的水門醜聞、參議員的剽竊及婚外情謊言、運動選手的禁藥欺瞞、華爾街和金融界的醜聞,來說明謊言的浮濫和危害。如何辨識謊言,固然可喜;但如何抗拒謊言的誘惑,做到誠實無欺,與人誠信相待,才更是個人與社會之福。
热门摘录
1,无意识的竖中指(隐藏愤怒);2,耸肩(隐藏否定);3,正式场合或者和谈话对象不熟悉时零碎动作增多(清洁、按压、摩擦、抓捏、捏掐、剔挖、搔刮)(通常与不熟悉的人面对会控制零碎动作以保持礼貌);4,肢体笔画的减少(字斟句酌中);5,呼吸或出汗的变化,吞咽动作增加,口干舌燥都是情绪强烈的信号。 如何判定动作是无意识的:1,只是动作片段,不完整;2,出现在不正常的位置上。
儘管謊言也傷人,但並非全都如此,有些謊言反而是利他的,雖然其數量絕不像說謊者所宣稱的那樣多。某些社會關係,全因彼此保守秘密而得以相安無事。但是,說謊者絕不應該輕率地以為,任何受騙者都願意被蒙在鼓裡;抓謊者也絕不應輕率地以為,自己有權說破每個謊言。
說謊是一個人存心誤導別人的有一行為,事先未透露其目的,並且對方也沒有明確要求被誤導。
隱瞞,省略真實的信息。 捏造,把假的信息當成真的說出來。
將錯就錯——承認存在某種感情但是偷換其產生原因。 真話假說——承認真相但是用幽默誇張的方式使對方受到誤導。 避重就輕——即僅僅承認部份事實,以便將對方的興趣從被隱瞞的事實上吸引開。 虛應敷衍——即未說假話但是暗示對方的內容卻與所說的相反。
破綻,即對說謊者不經意間洩露了真相。 說謊線索,即說謊者的行為背叛了他,但我們僅僅知道他所述不實而已。
In my definition of a lie or deceit, then, one person intends to mislead another, doing so deliberately, without prior notification of tho purpose, and without having been explicitly asked to do so by the target.
说谎的主要方式有两种:隐藏真相与捏造事实。 欺骗要想得逞,通常必须结合隐藏与捏造,但有时候,但是隐藏也可以达到目的。
在说谎的罪恶感与担心被识破的恐惧感之间,经常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可以使说谎的罪恶感减轻的因素,有时会增加担心被识破的恐惧感。
最困难的谎言,就是关于说谎时刻正感受到情绪的谎言;情绪越强烈,要掩饰的不同情绪越多,谎言的难度就越高。
笑容之所以常被用来作为假面情绪,因为他是标准欢迎姿态的组成部分,是礼貌交往最惯用的表情。 笑容最常被用来作为面具,还有另一个原因,即笑容是最不需费力就可以随意做出来的面部表情。
说谎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