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漕运

作者:黄仁宇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46

顾文姬评分

4

434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明代的漕运内容简介

本书稿系黄仁宇先生的博士论文,约19万字。全稿共分前言、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漕粮的运输、宫廷供应品的运输、征税与商业及劳役、结论、附件等部分,重点论述了明代对大运河的管理与大运河的功能,以及大运河对明帝国的影响。全书稿征引资料丰富,运用大量数据分析是其重要特点,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还在热衷于中国史进行宏观研究的时候。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明朝的推官是什么官?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09875874183774428.html

河西务,隶属天津 。

从实际看法的角度考虑,明代官员的确认为他们维待现存组织体制是正确的。如果不考虑种种因素,尤其是当时交通不发达的因素,是难以建立一套全面的政府体制的。这样,官体制如果过庞大,是难以管理的,因此不得不设置一些垂直机构。为了达到权力机构在某种程度上相似的目的,设置了相互竞争的系统和网络。但在实际运作中,这种条块分割的组织机构难以存在。因此,为了适应地方需要,来自不同系统的有关人员或单位,不得不同它们各自的母体分离,在一起组织成某种新的机构。

指明运往何港的规定,在各省是不同的。在湖广,漕粮集中地是新州、汉口和城陵矶。

漕河是一条人造河流。它的运作效率,不但同黄河的含沙量、高邮湖的水位和华北的冰冻季节有密切关系,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时人的看法及对种种问题的反映。漕河占有突出地位并一直是唯一向北京运输的干线,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漕河上运输的物品数量及品种如何?如何管理漕河?决定这一系列问题的,并不是自然环境,而是国家,是思想观念。

标准漕船的载物量,通常为400多石。但是,如果整船装满,遇到漕河沙堤处和浅水处,就难以通过。如果再加上额外漕粮和私人货物,整个运载量就超过了规定的数额。这些数据表明,就明政府所关心的漕粮运输来说,漕河最大的运输承受能力在每年400万石到500万石之间。在由中央政府接收的820万石中,大约有400万石不能从漕河运输到北京。因此,永久地规定用钱币缴纳,就不可避免了。

明代的漕运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黄仁宇

黄仁宇

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黄仁宇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