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自传

作者:纪德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6

顾文姬评分

4

151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纪德自传内容简介

思想也有其地理:如同一个法国人不管前往何处,他在国处每走一步,不是接近就是远离法国,任何精神运作也使我们不是接近就是远离纪德……近三十年的法国思想,不管它愿意不原意,也不管它另以马克思。黑格尔或克尔凯郭尔作为坐标,它也应该参照纪德来定位。 纪德自传是一部艺术品,或者说是一位年轻艺术家的真实画像.他的眼界远比乔伊斯开阔,写作时有一种令人震惊的激情。本书不但叙述了一个年轻人怎样逃离家庭,而且描写了发现自己有同情恋癖的过程。以第一人称泄露这样的经历,这在自传史中还是第一次。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上卷-五 我更喜欢爱玛妞,她越长大我越喜欢。我也在一天天长大,但这不是一回事。在爱玛妞面前我装出一本正经也无济于事,总感到自己仍是小孩子,而感到她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她温柔的目光流露出忧郁;那忧郁我揣测不透,所以更加吸引我。甚至爱玛妞心情是否忧郁我也不确切知道,因为她从来不谈她自己。她那种忧郁不是别的孩子琢磨得透的。我生活在这位表姐身边,已经意识到我们有着一致的兴趣和思想,衷心想使这种一致更密切、更彻底。我想,她为此感到开心。

#上卷-五 使我的女友过早成熟的秘而不宣的忧郁,我不是慢慢发现的,像通常发现一个心灵的秘密那样。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世界,突然彻底暴露在我面前,我突然向这个世界睁开了双眼,犹如天生的盲童摸了救世主,双眼突然睁开了一样。

#上卷-五 这一切我只是后来才知道的,但是我感到,在这个我已十分钟爱的少女心里,藏着一个巨大的、无法忍受的痛苦;这痛苦我凭着满腔的爱,一辈子都无法为她消除。此外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到此时为止,我只是盲目地游荡,这时突然发现了自己新的人生方向。

在这里,贫穷不再像富人们通常以为的那样,仅仅意味着缺吃少穿. 你感到它是实实在在的,咄咄逼人的,难解难分的. 它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心灵,触及最隐秘、最脆弱的地方,使生活的精致的发条变形。

他怕我母亲,因为我想在他眼里,我母亲代表着一种令他头晕目眩的文明程度。

她终于入睡,面容渐渐放松,手停止了乱动……这双可怜的手,刚才我还看见它们在绝望地挣扎,现在打量着它们,我突然想象它们搁在钢琴上的样子,记起过去它们也曾笨拙地按动琴键,也努力想表达一点诗意,一点音乐,一点美……这回忆立刻使我心里充满无限的崇敬,我往床前一跪,将脸埋在被单里,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帕斯卡尔不是说过吗,我们根本不是爱人,而是爱人的品质。我想对于我母亲,她所爱的品质根本不是她所爱的人事实上具有的品质,而是她希望看到他们具有的品质。

母亲始终持这样的意见:孩子应该顺从,而不需要明白为什么;父亲则始终倾向于无论什么事,都要向我解释清楚。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当时把我这样的孩子比作希伯来民族,必须先绳之以法,而后方能宽恕。现在我认为,母亲所言乃真知灼见,但当时我与她处于对立状态,经常软磨硬抗,不断顶嘴。可是父亲呢,只要他一句话,叫我干啥就干啥。我觉得父亲更多的是顺从自己心灵的需要,而谈不上是遵循什么方法,因为他推荐让我开心或欣赏的东西,无一不是他自己喜欢和赞赏的。

这两个家族截然不同,这两个法兰西省份也截然不同,它们全都对我施加着相互矛盾的影响。我常常以为,我会被迫从事艺术创作,因为只有通过艺术创作,才能使这些极不相同的因素协调起来:这些因素在我心里即使不相互打架,至少是相互对话。或许只有被遗传冲动推向单一方向的人,相反,那些杂交的品种,由于种种相互对立的要求在他们身上相互中和的同时,得以共处和壮大,所以我相信仲裁人和艺术家都来自于他们之中。

在这里,贫穷不再像富人们通常以为的那样,仅仅意味着缺吃少穿。你感到它是实实在在的,咄咄逼人的,难解难分的。它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心灵,触及最隐秘、最脆弱的地方,使生活精致的发条变形。

一种天生的忧郁使我抱定决心让批评家甚至让读者反感。这种脾气的变化无常,使我刚从一本书里解脱出来,又跳到自己的另一极端(也是出于平衡的需要),写一些恰恰让我前一本书所获得的读者最不喜欢的东西。 我宁愿不取得成功,也不愿固定于一种体裁。即使它给我带来荣誉,我也不愿意走一条现成的路。我喜欢打赌,喜欢未知,喜欢冒险,喜欢不在人家以为我在的地方,也就是在我喜欢在的地方,不让人家来打搅我。对我来讲比一切都重要的,是能够自由地思考。

一切看来都非同寻常,我仿佛突然就要领略到另一种十分神秘、非同现实、更加辉煌、更加动人的生活,一种只在孩子们睡了之后才开始的生活。

你以什么神的名义,以什么理想的名义,禁止我按自己的天性生活?但这种天性会把我带到何处,如果我只按天性行事?

在孤独中回忆自己的朋友,会使生活变得充实。

纪德自传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纪德

纪德

附 录作 者 简 介安德烈・保尔・吉约姆・纪德(1869―1951)是法国甘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生于巴黎,是独生子,早年体弱多病,异常敏感,学习时续时断,语文成绩优异,喜爱文学,为了向表姐表白爱情,于1891年发表了《安德烈・瓦尔德手记》。1891年,他由莫里斯・巴雷斯引见,认识了象征派大师马拉美,并成为罗马街“星期二晚会”的常客。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显示出他受了象征派和尼采主义的影响,全面扬弃传统文化与道德,摆脱家庭与社会的约束,宣扬独立自由和享乐主义。不过,纪德的文学创作走的是一条探索的道路,因此,他的作品充满矛盾而又互相矛盾,既宣扬了绝对的自由,同时又主张天下人都应当得到解放;即宣扬了狂热的个人主义,同时又歌颂集体的献身精神;即使他主张的享乐主义,也并不是庸俗的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旨在发现自我,探索存在的价值和人生的真谤,因此,他成为勇于剖析自己的作家。1925年,他去刚果、乍得旅行,目睹了非洲人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的生活惨状,回国后口诛笔伐,有力地鞭答了殖民制度。从此他的创作不再固守在美学与道德的象牙塔中,开始对社会问题发生兴趣,越来越关注前苏联,并参加共产主义运动。1936年他访问了前苏联,回国著文批评了前苏联的社会现衬。纪德创作十分丰富,有的作品堪称法国现代文学的丰碑,小说和散文主要有:《人间食粮》(1897)、《背德者》(1902)、《浪子归来》(1907)、《窄门》(1909)、《梵蒂冈的地窖》(1914)、《田园交响曲》(1919)、《伪币制造者》(1926)、《妇女学堂》、《新食粮》(1935);回忆录主要有:《如果种子不死……》(1926);游记主要有:《放弃旅行》(1906)、《刚果之行》(1927)、《乍得归来》(1928)、《苏联归来》(1936);戏剧主要有《萨于尔》、《康多尔王》(1905)、《俄狄甫斯》(1932);《日记》(1889―1939)、《日记》(1939―1949)近二十本,《通信集》十余册,还有大量文论:《秋展漫步》(1904)、《论陀思妥耶夫斯基》(1923)……纪德的作品文笔清丽精湛,思想深邃细腻,语言温婉和谐,具有古典美。他始终是法国人民,尤其是青年最喜爱的现代作家之一。纪德于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李玉民1998年4月30日

纪德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