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未来
生命的未来内容简介
《生命的未来》是生物多样性之父威尔逊的又一深情关怀之作。在书中,作者准确而又充满激情地讲述了世界上许多珍稀物种消失的故事,展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多彩和被低估、忽视了的潜在危机。作者明确指出,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人类可以找到适当的方法来维持地球的完整性及其所蕴藏的生物多样性。这本权威著作不仅是生动描绘生物圈的科普读物,也是一本保护地球、保护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所有生物的行动指南。
热门摘录
在我人生中,有个难忘时刻发生在1994年一个5月的黄昏,地点是辛辛那提动物园展示区后面的房间,在那儿,我走向一头4岁大、名叫“艾美”的苏门答腊犀牛,凝望了一会儿它那悲惨的脸,然后用手轻轻抚平它侧腹上的毛发。它没有任何反应,除了眨一下眼。这就是当时所发生的一切。不过,不管怎样,我终于遇见现实生活中的麒麟了。
考古学上物种灭绝的惨痛历史,给了我们以下几个教训: · 所谓高贵的野蛮人,从来就不存在。 · 伊甸园由人进驻后,就变成了一座屠宰场。 · 人们一旦找到了天堂,就注定了天堂将会失去。
人类渴望寻求经验的完整与丰富,但是当这些索求迷失在烦乱的日常生活的作息表之中,我们便会往他处寻求。当你将身外的牵绊降低到最低时,你那训练有素且敏锐的心灵,顿时落入无法忍受的真空之中。而这就是事物的本质:为了填补这份真空,你发现了人类的天性——拥抱大自然。
从生态系统中攫取财富,可以造成毁灭性的结果,也可以是良性的结果。爆破珊瑚礁和皆伐森林能快速取得财富,但是不持久。有节制地捕捉珊瑚礁鱼类,在不扰动森林的情况下,采集野生水果和树脂,却是可以持续并长存的。从丰富的生态系统中采集有价值的物种,然后在缺乏高价植物种的地区大量栽种,不但有利可图,也是最能永续经营的方法。
一般说来,我们所谓的“美”,可能就只是我们的大脑顺应遗传适应,针对某些特定刺激所产生的愉悦感。
除此之外,野生环境还带有神秘气息。少了神秘,生命就会为之枯萎。对于心智活跃的人来说,如果一切都属已知,简直是空虚得令人麻木。即使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也都喜欢到迷宫里闯荡。 所以,我们被大自然所吸引,意识到它不止在结构上,在复杂度上,甚至在历史长度上,都远远超过人类所能想象到的千万倍。自然界中的迷刚解开,更多未知的迷又同时产生。对于博物学家来说,每次进入野生环境,心中都能再次燃起孩子般的兴奋之情,这里面也常带有些许忧虑——简单来说,就是自古以来生命应有的生活方式。
合乎伦理道德的解决方案是,先检验并切断外在的政治意识形态,然后引导双方往共同立场移动,也就是把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列为合一、相同的目标。 这样一个统合的环保运动的指导原则,最后一定得以长远目标为主。过去这200年的环保主义史,带给我们最大的教训便是:人们唯有将眼光超越一己,落到他人身上,再进而落到其他生物身上,心底才可能产生真正的转变。然后,只有当他们能将地域观点从教区扩及国家乃至更远,并且把时间坐标从自己的一生扩展到未来很多很多代,最后延伸到全人类的未来时,这项转变才会更扎实。
你把孤独当成你最爱的伴侣。你说,你一点都不害怕沉溺在自己的思绪中。然而你却是那么渴求人道,你的声音在情感和哲理上,又是如此以人为本。而且瓦尔登小屋总是欢迎访客。有一次,超过25名访客同时挤进你的小屋,几乎是摩肩擦踵。你似乎并不害怕紧挨着的人体——但是我怕。你通常都很孤独。在寒冷的雨夜中,通过菲奇堡线的火车汽笛声,或远方正在过桥的牛车所发出的隆隆声,都会带给你安慰。尽管你害羞得要命,有时,你还是会特地出去找寻人影,任何人都可以,只为了和人说说话。照你的说法,你黏着他们不放,简直像水蛭一样。
支持计划生育政策。协助指引世界各地的人们改变生活形态。减少生育,减少生态足迹,以迈向一个生物繁茂多样且令人更快乐、更安全的未来。
现在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全球气候变暖这个事实以及它给环境及人类生态系统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根据以树木的年轮、出现在冰块中的化石空气样品以及其他一些代用品为基础的测定,在冰川时期过后的一万年内,地球上平均温度的变化在华氏2度之内。然后,从1500年到1900年这段时间内,地球上的平均温度上升了华氏0.9度;从1900年至今,则又上升了华氏.9度。
人们在毁灭生物多样性的时候,用一种形象的说法,是沿着食物链一直吃下去的。首先遭难的是体型较大、行动较缓而味道鲜美的那些动物。这已经成为全球通行的惯例:即只要人们到达一处未开发的环境中,那儿的巨型动物类群很快就会消失,难逃厄运的还有那些容易被捕获的地栖性鸟类和鸟龟。而那些较小的和行动较敏捷的动物虽然数量也有所减少,但仍能够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
我相信,这种对环境的冷漠,源自人类本性深处。人类的大脑显然是朝向’只关注一块校区、一小群族人以及未来两三个时代‘的方向进化。眼光看得既不远又不广,才真正符合达尔文学说的真义。我们天生就倾向于忽略还不需要检视的遥远未来。人们说,这叫从旧石器时代起就固定下来的硬件结构。几十万年来,汲汲于少数亲族或友人的短期利益的人,活得比较久,子孙也比较多——几遍他们共同的努力会危机他们自身的领导地位或王国。足以拯救后代子孙的远见,需要眼光和某种程度的利他行为,可惜的是,这些特质很难从人类本能总引导出来。
生命的未来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