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自由意志

作者:柏格森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50

顾文姬评分

5

105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时间与自由意志内容简介

作者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国著名哲学家,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其创化论反对机械论。本书初版于1889年,作者以之获得博士学位。其法文原名是《论意识的直接材料》,《时间与自由意志》为本书的英文译名。在本书中,柏格森提出了“绵延”这一术语,并以此概念为基础,分析了意识的不同状态,阐述了绵延与意识、绵延与时间、绵延与自我的关系。他对人的意识流动不居的特征的描述,目的在于强调意识不间断的流动性是真实的存在,具有本体论上的存在地位,从而试图以之解决哲学上争论不已的意志自由的问题。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我们掌握自己的时候是非常稀少的。我们所以只在很少的时候才是自由的,就是这个缘故。大部分的时候,我们生活在我们自己之外,几乎看不到我们自己的任何东西,而只看到了自己的鬼影,被纯绵延投入空间之无声无嗅的一种阴影。所以我们的生活不在时间内展开,而在空间展开;我们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生活,而是为了外界而生活;我们不在思想而在讲话;我们不在动作而在被外界“所动作”。要自由地动作即是要恢复对自己的掌握并回到纯粹的绵延。

艺术的目的在于麻痹我们人格的活动能力,或宁可说抵抗能力,从而使我们进入一种完全准备接受外来影响的状态;我们在这种状态中就会体会那被暗示的意思,就会同情那被表达的情感。

希望所以是一种强烈的愉快,乃是由于这个事实:依照我们喜好而被设想的未来,同时通过许许多多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些方式都同样吸引我们,都同样有实现的可能。即使我们所最爱好的一种方式成为事实,我们也无法得到其他各种方式,从而遭受很大的损失。心目中的未来却充满无穷的可能,因而好像比事实上的未来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希望比占有所以更加明媚动人,梦境比现实所以更加明媚动人,道理就在这里。

在我们所认为非常优美的任何东西上,我们发现轻快,而轻快性事动作的一种标志;此外,我们自己还想象自己可以发现一些暗示,以使我们知道可能发生一种朝向我们的动作,可能发生实在的或萌芽状态中的同情。这种在动作上的同情一有机会就会涌现出来,这种同情正是高级优美的要素。

语言支配思想;并且我们所共见的和所共用的外物对于我们比我们每人所经验到的主观状态更加重要:既然这样,我们若把这些主观状态客观化,若尽量把它们外因的特征放到这些主观状态里去,则这样做只会有好处而无坏处。此外,我们的知识越加增多,并且我们对于强度性东西后面的广度性东西,对于在性质后面的数量越加有了认识,则我们也就越加倾向于把后者投入前者,把我们的感觉当作具有大小的东西看待。

空间是心灵所用以构成数目的材料,是心灵所用以安置数目的媒介。

纯一的时间作为一种媒介,意识状态在其中构成无连续性的系列。这样的时间不过是空间而已;纯绵延是另外一种东西。

有一个实在的绵延;在其中,多样性的瞬间互相渗透,每个瞬间都可以跟一种同时存在于外界的状况联系起来,并且因为有了这番联系又都可以跟其他瞬间分割得开。

运动物体的先后位置确实占着空间;但是这物体由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位置的过程是空间所捉摸不住的,它是一种在绵延中开展的过程,并且除非是对于有意识地观察者而言,它是不存在的。这里所涉及的不是一件物体,而是一种进展;从其为自一点移至另一点的过渡而言,运动时一种在心理上的综合,是一种心理的、因而不占空间的过程。

关于运动要辨别两种因素:所经过的空间以及我们由以经过空间的动作,或先后的位置以及对于这些位置的综合。头一种因素是一种具有纯一性的数量;第二种因素则只对于意识才是存在的,它是一种性质或是一种强度。

我们本能地倾向于把我们的种种印象凝固化,以便使用语言来表达它们。所以一方面是感觉自身,它永远处于变化的状态中;一方面是感觉在外界的固定对象,尤其是用以表达这对象的文字;而我们把二者混淆在一起。

情感所以活着,乃是由于有它在其中发展的绵延是一种其中各瞬间彼此渗透的绵延。

自我不是意识状态的堆积。自由是自我表现,可有程度上的差异,可被教育所限制。

从其被认为可把未来跟现在联在一起而言,因果关系永远不能具有必然律的形式;因为实在时间的先后瞬间并不是彼此联在一起的,而任何逻辑上的努力都无法证明,曾经发生的东西将来还会发生或还会继续发生下去;都无法证明,同样的前件永远可以引起完全相同的后果。

自由动作发生于正在进行的时间内,而不发生于已经过去的时间内。所以自由是一种事实,在我们所观察到的种种事实中没有一件比它再更清楚。自由问题的种种困难以及自由问题自身都是一种愿望所产生的:这愿望即是要把广度所具有的同样属性赋予绵延,要以同时发生来解释陆续出现,要使用一种语言以表达自由观念,而这观念却显然无法译成这种语言。

一切困难来自这个事实:双方都把深思熟虑过程设想为一种在空间的摇摆;而其实这过程是一种动力式的进展,在其中自我以及它的种种动机永远在变化着,如同真正活生生的东西一样。在肯定自己的直接经验时不会发生错误的自我,觉得自己自由,并且这样说出来;但是自我一旦企图向自己解释自由是什么,则它除了通过一种在空间的折射之外就再也看不到它自己。

我们等一要指出,对于时间确有两种可能的概念,一种是纯粹的,没有杂质在内,一种偷偷地引入了空间的观念。当我们的自我让自己活下去的时候,当自我不肯把现有状态以往状态隔开的时候,我们意识状态的陆续出现就具有纯绵延的形式。为了这个目的,自我不需要在经过眼前的感觉或观念上十分聚精会神;因为若这样做,自我就不能再持续下去。自我也不需要忘却以往的状态。

关于快乐的形象一开始出现于心中,身体就立刻出动去迎接它……当身体面临心中所想起的几种快乐时,身体自发地,好像通过反射动作似地,偏向其中一种。 我们若不引入三维空间这个观念,则不能用一根线来象征陆续出现

古代的雕刻作品表现种种微弱的情绪,这些情绪好像一口随便吐出的气一样,把这作品笼罩着;但是苍白大理石的不动性致使所表达的情感,或所暗示的动作,显得好像它们永久固定在那里,从而永久吸引着我们的思想和意志。

在他看来,实体不是通过脑子的复杂构思所能达到的;在直接的经验里,实体显得是不息的川流,是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只有直觉以及同情的内省才可以掌握它

但是情感所以活着,乃是由于有它在其中发展的绵延是一种其中各瞬间彼此渗透的绵延,我们一把这些瞬间彼此分开,一把时间散布在空间中,我们就已经使这种情感失去它的生气与它的色调。所以我们现在是站在自己的阴影前面;我们以为已经对自己的情感加以分析,其实不知道我们只是用一系列无生气的状态代替了它;这些状态可以被译成言语,每个状态是整个社会在指定情况下所得到种种印象之共同的因素和非私人性质的渣滓。

希望所以是一种强烈的愉快,乃是由于这个事实:依照我们喜好而被设想的未来,同时通过许许多多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些方式都同样吸引我们,都同样有实现的可能。即使我们所最爱好的一种方式成为事实,我们也无法得到其他各种方式,从而遭受很大的损失。心目中的未来却充满无穷的可能,因而好像比事实上的未来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希望比占有之所以更加明媚动人,梦境比现实更加明媚动人,道理就在这里。

情感自身是一种活着的、发展的东西,因而时刻在变化……但是情感所以活着,乃是由于有它在其中发展的绵延是一种其中个瞬间彼此渗透的绵延。我们一把这些瞬间彼此分开,一把时间散布在空气之内,我们就已使这情感失去它的生气与它的色调。所以我们现在是站在自己的阴影前面;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对情感加以分析,其实不知我们已用一系列无生气的状态代替了它;这些状态可被译成言语,每个状态是整个社会在指定情况下所得到的种种印象之共同的因素和非私人性质的渣滓。

在他看来,实体不是通过脑子的复杂构思所能达到的;在直接的经验里,实体显得是不息的川流,是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只有直觉以及同情的内省才可以掌握它 。

This assimilation of thought to things is useful in practical life and necessary in most of the science. 这样把思想同化为物体,在实际生活中是有用处的,而且在大多数科学里又是必要的。 把不占空间的东西非法地变为占空间的东西,把质量非法地变成数量,

We cannot form an image or idea of number without the accompanying intuition of space. 若不同时有了关于空间的直觉则我们不能构成关于书目的观念或影像。

我们知道,呈现在我们意识中的绵延和运动,其真正本质在于它们总在川流不息;所以代数学可以把在绵延某一瞬间上所得到的结果,把某一运动在空间所占的位置表示出来,而不能把绵延自身和运动自身表示出来。

时间与自由意志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