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内容简介
《语言学纲要》是由语言学家叶蜚声、徐通锵专为大学中文系和外语系“语言学概论”课程所编写的教材。《语言学纲要》以中文系的要求为主,兼顾外语系的需要,这是一本教材,有一定的深度,《语言学纲要》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理解的程度作为掌握的标准。有些章节的内容偏深、偏难,教学中可酌情安排。本书深入探讨语言的社会功能、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以及语言的流变、操触和语言系统的发展;选材客观谨慎,立论切实可靠,是研习语言学极佳的参考书。
热门摘录
汉语的实词缺少形态变态,同一个词的句法功能往往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因而跨类的现象比较多,这是汉语词类系统的一个特点。
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与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它既与客观现实互动,也与语言符号互动
客观现实转化为心理现实→为语言编码提供材料→人的认知水平提高→客观现实更多地转化为新的心理现实→为语言编码提供新材料→人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使我们要表达的复杂的意义都要通过符号序列的形式体现
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
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维持生存的劳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了发音器官,具备了说话的能力;而在共同劳动中又有了交流思想的需要,即“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 的地步”, (4) 于是产生了语言
汉、英、法、德等语言属于宾语在述语之后的类型,日语、傈僳语、彝语等好多语言属于宾语在述语之前的类型,“写字”、“吃饭”在日语里的词序是“字写”、“饭吃”。
汉语中,在紧接述语之后的位置上,可以加上一些成分以表示述语的程度、结果、趋向等,这叫做补语
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偏正结构和联合结构是语言里普遍存在的基本结构格式,述补结构则一般被认为是汉语的特点。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例如表示白的颜色也因所表示的事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月白为“皎”,日白为“晓”,鸟白为“”(hé),霜雪白为“皑”,草花白为“皅”,玉石白为“皦”,等等。...后来这种种不同的名称和说法都消失了,只要是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就用同一个词语去表达...这样,在语言词汇系统中只留下“马”“走”“白”三个词,其它词或者消亡了,或者作为构词语素保留在现代汉语的复合词或成语中(例如“奔跑”“跋山涉水”等)。
语言用声音作为物质的载体,它的几十个单位形成种种组合,去和意义相结合,构成语素。语素又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词、词组、句子。语言里面的音位,意义,音义结合的语素、词,各有自己的种种聚合,为进行组合提供选择的可能 。整个语言就依靠各层单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在那里运转。一种机器可以有不同的型号,各种型号的装置和运转的原理是一样的。语言也是如此,不同的结构类型具有同样的结构原理。
语言中最小的符号是语素,像汉语中的“黑”“板”“人”“民”“朋”“友”等都是是符号。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人们自然地感觉到的语言中的单位是词而不是语素。如“人民”“朋友”“黑板”。词在说话时能够自由地卸下装下。如果说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符号,那么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使用的符号。句子是符号和符号组装的成品,是符号的序列,不再是单个的符号
简单地说,书面语就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
人们用“掉书袋”“文绉绉”“学生腔”“字儿话”等来形容用书面语说话的人
语言学纲要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